从医院大楼出来经过广场,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彩灯亮了,广场流光溢彩斑斓迷人,喷泉荡出了欢快的音乐,休闲的人们跟着节奏舞起来,广场沸腾了,涌动的人流,悠扬的乐声,让人眼花缭乱的舞姿,烘托出一派生活图景。
妈妈与这一切无缘。她正躺在广场一侧的医院里,陪伴她的是雪白的床单和冬日雪地里才有的寂静。医生说她已经到了“晚期”,无药可治,只有活天天了。
妈妈开始不知道,她说她好了以后还要上老年大学。已经过了78岁生日的妈妈还像年轻时一样执着,离家住院前一天收拾东西的时候不顾女儿们的劝阻硬要带上一大摞课本,直到后来吃饭翻身都困难了,她都还念叨:七年了,我没有缺一次课,这回不知道要耽搁好多!她的思绪常常追着广场飘来的音乐飞回老年大学。
十多年前,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刚刚迎来改革开放春天的爸爸突然去世,妈妈悲痛欲绝,风雨中几十年的爱侣带走了她心灵的支撑,妈妈的天塌了。女儿哄着劝着将妈妈送进了老年大学。没想到,妈妈战胜自我,从此找到了生活的支点,把晚年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多彩,夕阳由此亮丽生动,直到她生命旅程的尽头。
妈妈上学早到晚走,风雨无阻,没多久,同学们都知道了班上有位每天为教室关窗锁门的老大姐。妈妈在文学班里学古典诗词,猛然间发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纯美世界,妈妈为公家为儿女忙碌了几十年的身心在田园诗歌的意境中释放,先是欢欣,很快就变成了痴迷。然而,吟诗赋词固然浪漫潇洒,但是学习过程却无比艰难枯燥,妈妈拿出年轻时在复旦读书的劲头奋发攻读,常常为填一个词,为押一个韵废寝忘食。仅半年妈妈就出道了,她写的诗不仅在班上被当成范文,还频繁见诸报刊,妈妈越加勤奋了,差不多把学诗写诗当成了生活的全部,一段时间下来,资料笔记就装了半个书柜。她还热衷学校的各项活动,连登台唱歌接力赛跑也不放弃。妈妈关心他人,为人随和,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爱戴。几年之后,妈妈成了圈子里的活跃人物,她年年都被评为五好学员……
当妈妈在又一个新学年里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准备报名学习国画的时候,她一病不起了。整日为作诗填词呕心沥血而忽略了病魔趁虚而入,悄悄噬空了妈妈的精血。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热爱生活,也要善于生活,更要善待自己。她感叹道,假如有可能走出病房,她一定要重新调整,好好安排,要学习好,也要生活好……
将来不再属于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妈妈已经清楚了自己的处境,她尤其平静和安详。回忆往事,她不会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朱小茵)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