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扬子晚报 > 新闻报道
扬子晚报


如何看待“新新话语”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7日 15:14 扬子晚报

  当“美眉”、“猫”、“东东”、“大侠”等网上语言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非网络媒体,被越来越多的新新人类挂在 嘴边;当都市白领以“cool”、“in”表示赞美,用“好PP(源自英文puke-呕吐)啊”来表达反感;当“女孩 子都娇滴滴地挽上了良莠不齐的男性胳膊”这样看似不通的语句大行其道;当出版社资深老校对需要将改过的稿子再请青年编 辑再改一遍时,人们不禁疑惑:都市新语言,为何越来越看不懂?面对新名词新说法,我们又该如何规范?

  上海市某中学高三的王瑛同学说:年轻人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允许保留我们自己的特点。虽然有些老师认为是“ 港台腔”、“语法不通”,但一句“美眉”,一个“GG”给了学生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她认为,任何语言都 是有生命力的,哪怕是目前流行的“新新话语”,它在都市里存在着,有它存在的意义,至少这样的语言是真实的,活着的, 符合现在的生活,符合年轻人的心情和习惯。

  而被认为是“新人类”作家代表之一的棉棉认为:很多追求流行的人其实对时尚反而有极大的误解。比如“cool ”在英文中指有意思,有个性,特别好的意思。翻译到中文就是“酷”,但很多人却把“酷”理解为“没有感情、冷漠”,这 是大错特错的。最“酷”的人应该是最有感情、最不冷漠的人。在很多时尚杂志上看到的“酷”大多指向那些故作姿态没有内 涵的人,已被可笑地滥用了。在“新人类”新词语中被滥用的还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多人把这些新词语当成“化妆品” 。

  不少专家指出,新词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应容纳变异,并进行规范。复旦大学国际文化 交流学院陈光磊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语言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新词语与外来语、普通话与方言、书面语与 口头语、文雅语与市俗语、专业(科技)语与通用语、艺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等多元语汇材料的交融,显得既繁杂纷呈又丰富多 彩,当然也就不免对原有词汇规范有所冲击,有所突破。对此,有人不免担心会损害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其实只要这种创造 和追求,这种变异和突破是修辞所要求、所允许、所认可的,那就无可厚非。同时语言本身的发展也是既存规范又有变异的辩 证过程。新词语的出现会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优美,更加富有表现力。叶凝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扬子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