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地说,都未必。
A君的太太脾气大是在朋友圈里出名的,或许也是有大脾气的资本,把在职场发号施令的习惯带到了生活中,但是与A君生活几年后,她的朋友明显感觉到她变得柔了,平和了。
朗兹曼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导演。他的记录片《浩劫》自1986年上映以来,一直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纪录片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但最初令他出名的不是他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他的小说、甚至不是他的记录片,而是他的情人——波伏娃。1952年,44岁的波伏娃和27岁的青年杂志编辑朗兹曼的恋爱故事轰动了法国知识界。为了这个男人,波伏娃甚至买了一幢公寓和他同居。要知道,即使是“终身伴侣”萨特,也没能让她下过这个决心。当年,拿萨特和朗兹曼做对比是法国知识界的一时时尚,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当然,朗兹曼是个帅哥,为什么不呢。”一直到2004年,老帅哥朗兹曼到中国参加国际记录片展映,还是不得不尴尬地发现,即使隔着半个地球,知道他情史的人还是比知道他电影的人要多得多。
勿庸讳言,波伏娃对朗兹曼的爱,有很大程度确实是建立在肉体上的,但如果这份爱情仅仅建立在肉体上,《波伏娃传》里就不会如此描述他们的关系:“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们互相接受了对方的一切:过去和现在。波伏瓦也逐渐摆脱了自己年龄的困扰……是朗兹曼复苏了她对万事万物的兴趣,激活了她已经泯灭的好奇心和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喜悦、惊愕和开怀大笑——眼前的一切又都变得如此可爱,如此新鲜。朗兹曼质朴、乐观、幽默的性格给波伏娃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启示。”
而正如俗话所说,一个好女人是一座学校,朗兹曼同样所获不菲。由于萨特和波伏娃在年轻时就有过一个协议,每年两人都要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于是,有些时候,房子里是三个人。但是这种方式却使朗兹曼受到了萨特冷静、睿智的哲学家气质的影响,改变了他过于偏执的世界观。正是在与波伏娃共同生活之后,身为坚定的犹太教徒、又目睹过种族残杀的朗兹曼,才能够冷静而又敏锐地用一种宏观的视角记录和反思纳粹与犹太人的恩怨史,完成他那部杰出的记录片《浩劫》。
经常看到喜欢与年长男性交往的女孩子会振振有词地说,喜欢他,不是为了他的钱,而是因为他能教给我许多东西。对男人来说,又何尝不是;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需要导师的阶段,这个导师,不一定总是男性。
结局,一声叹息?(文/戎戎 黛尔)
欢迎网友来此发表评论>>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清体·健康频道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