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清体健康 > 正文
眼色:捐精是件值得严肃的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1:59 城市画报


香港,一位男子身穿透明的“避孕套”在马路上做宣传  

  文/连岳

  《城市画报》的老读者可能还记得原来有个“70年代跳起来”的栏目(编者注:该栏目为“生于七十年代”),各行各业的70年代人一个个定格在空中,这是一代憎恨地心引力的人,这些牛顿的敌人,这些轻功高手。

  现在这个栏目没了,是不是70年代的人走霉运了?正蹲在地上抽一根苦闷的烟呢?恨不得趴下,还跳?或者,这些人压力重重,营养失调,已经骨质疏松,跳起来拍照是可以啦,不过杂志要报销治疗骨折与买拐杖的费用。

  (以上言论不代表杂志立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

  既然个人观点了一下,索性继续胡乱猜一下,70年代的人不跳,那是因为在——养胎,像小S一样,有了身孕,不能跳了。

  困扰70年代这批人的大问题之一是:到底要不要生呢?再不生就太迟了。不生,好像与人的本能格格不入,生,又好像是武断地把一个人带到这个不愉快的世界。

  尤其是生活空间在城市里的70年代。如果住在空旷的乡村里,这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人必须得有很多麦子、很多羊、很多孩子以及一个生育得变形的老婆。

  城市化的最重要后果之一就是降低人的繁殖欲望。生活成本高企——安全套都两块钱一枚呢——个人空间逼仄,快乐体验减少,这些都增加了人的繁殖成本,甚至动摇了人的繁殖本能。中国城市化最早的

上海人口增长率进入了负增长就是最近的例子。

  东京年轻人不愿意生,这不是新闻了。

  汉城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生,这也不太出乎意料,虽然韩剧中充满了变态的生殖崇拜——艺术与生活总是有差距的。

  欧洲人也不愿意生了——对不起,把十多年前的资料拿来用了。

  美国人也不愿意生了。美国的愤青批评家剧烈批评这种“自私行为”,因为没有人口,自由与民主的载体没有了。说得也是,没有了人,什么理论都没有用了。

  可不正因为人要成为种种载体,所以让我们感到疲惫吗?

  美国人找到了折衷方法,不愿意生可以,捐点精子总可以吧?尤其是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精子,恨不得用强力让他们留下。也许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又有了一条支持杨振宁的理由。有个专栏作家去体验了一下捐精过程,本来只想去看看的,后来人家用一句话把他的精子激了去,“想捐可以,不过,得看看你的精子合不合格。”检验合格的报告出来后,他就充满自豪感地捐了出去。

  精子银行的广告语是不是可以这么写:

  与其浪费,不如捐献!

  反正你也没什么损失!

  留着,也不能升值!

  送精子,好精神!

  当然,广告语再有诱惑力,也很难骗走别人的精子。记得早年看过我们的一些精子银行倒是不缺精子,可那是违反了规则,让几个无良大学男生没日没夜地捐赠。好精子就像好宝宝一样,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几天前,BBC做了一档节目,第一批人工受孕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真诚地说:我并不想打扰他的生活,我只是想见他一面,看看我的父亲长得什么样……那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当年捐精的人,是不是有股寒意从脚跟生起?小蝌蚪找爸爸,这是阻挡不了的本能。

  但愿,将来不要有10万个孩子找那几个无良男生吧。

  所以,捐精和生殖一样,是个值得严肃考虑、再做决定的事情。草率不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