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文汇电影时报 > 新闻报道
 

访《牵手》导演杨阳

记者包明廉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16日 13:03 文汇电影时报

  记者:《牵手》现正在上视一套7点黄金档重播。但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 收视状况似乎不如人意,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杨阳:首先我很感谢上视重播此剧,这恐怕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重播的。但当 时我听说安排在晚上七点档播映,我心里就“沉”了一下,因为这个时段正是小孩老人争相 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牵手》这部侧重情感的戏,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琢磨,而观看欣赏这 部戏的主力观众恐怕此时还来不及坐到电视机前。

  记者:听说这部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经历了几次反复?杨阳:四年前,我接 到王海的剧本《异性朋友》,侧重点是讲一个女人受伤害后又自立的故事。我想,今天我 们用几百万元资金拍这样一个故事,仅仅表现女性自强自立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而仅仅讲 述一群受伤害的女人更不能令观众满意。我想我们应该进一步在这故事基础上打开社会视角 ,使我们的作品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准确、生动地表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他们的情 感状态,使观众和我们的作品产生共鸣。

  当时,社会上有两件事给了我深深刺激。一是上海发生了由于第三者插足的婚 外恋,情感扭曲的那位女性对负心男人的女儿强烈报复,最后她被枪决。二是北方有一位女 刑警队长,她发现丈夫不忠就开枪打死了他,然后自己自杀。我不由得思索这样的现象是怎 么发生的?

  剧本的第三稿当时约请一位著名演员来演男主角,他是一个有见地的演员。他 看了剧本严肃指出,男主角依然描述不准确,人显得猥琐,没有事业上的奋斗,对男人的描 写太偏激,太无情,这个角色不能接受。这位著名演员的拒演,又一次深刻启迪我和编剧。 我和创作人员特别重视生活的积累,生活永远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最后我们对剧本男主角钟 锐等一系列男性角色重新定位,重新设计,重新构思,最后定稿为《牵手》。

  记者:当代人处于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之下,对情感问题的“忽视”和“渴求 ”成了一对看似对立其实统一的矛盾体。全世界的许多优秀影视作品都对这一热门话题作了 探索,你是怎样考虑当代人的这一现实状况的?

  杨阳: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奋力拼搏的同时,有一些人似乎忘记了人类生存世 界中一个更重要的世界——  —情感世界。以致  于素以注重家庭观念著称的中国人, 今天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

  在我们身边,你随时可以看到那些“受伤的女人”和“不回家的男人”等,我 不想在剧中简单地痛斥哪一方。我只想通过《牵手》,尽量真实准确表现今天中国的社会, 并且希望通过《牵手》,提醒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记者:这次《牵手》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部位”在哪里?杨阳:《牵手 》可能是他们找到了一个谈这热门话题的突破口,内心压抑的情感世界一下子爆发了。

  有不少人我想可能有婚外情史,他们的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备受感情的折磨 。这样的人在男性女性公民中或许都有。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给我打了几次电话,电话中 他话语不多,一直叹气,让我听电话那头《牵手》里的音乐,他在电话中不断重复:我能说 什么呢?山东有个女观众,有次打电话到我家,问我《牵手》只有18集吗?我说是的,她 挺伤心地说,太短了,看完《牵手》怎么办呢?电话中她哭了。到全剧播完时她又打电话给 我,说心里特别失落,又特别温暖。

  记者:《牵手》的美学追求是质朴、自然的。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叙事 平实,贴近生活。场景、服饰等外在的氛围也很自然,没有刻意地追求“豪华”或特别“地 域色彩”,但剧中人物的状态又非常“当代”,你能说说你的美学追求吗?

  杨阳:这种审美意识我在执导单本剧《午夜有轨电车》和《牛玉琴的树》时已 确立了,不过这次拍《牵手》,表现更为成熟。从做人到创作,《牛玉琴的树》对我的人生 影响是个转折点,我拍这戏悟出一个真谛:什么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返朴归真。同 时,我十分重视和合作者在艺术上的默契配合。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牵手》的成功,某 种程度上是全体合作者的成功。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文汇电影时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