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牵手》编剧王海谈人生和爱情

李玲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27日 09:56 中国青年报

  仅凭爱情就能建立婚姻吗?我不这样认为。从自己失败婚姻的经历中我悟到,婚姻需要交流,需要妥协,更需要 训练。婚姻一旦破裂,就是双方的原因,什么陈世美秦香莲,但凡失败就是双方的原因,决不要单纯地指责对方。婚姻,第一 要做到选择得对,第二,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维持好。——王海

  当电视连续剧《牵手》入围“金鹰奖”评选,同名小说的招贴画贴满许多城市书店的橱窗时,作为《牵手》的编 剧与作者,王海?的生活却一点没有改变:每天上午8点准时趴在电脑前,继续给有名或无名的人物安排各式各样的命运,继 续“呼吸”在起伏跌宕的情节中。“这是我最喜爱的生活状态了。”47岁的王海?晃动着宽宽的脑门说。

  作为总政话剧团编剧,王海?已创作了近300万字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涉及“爱情”这一文学永恒的主题。 人们比较熟悉的作品有:小说集《她们的路》、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与人合作)、电影《小岛》、话剧《洗礼》等。

  记者:电视连续剧《牵手》在不少城市创下近年来少有的高收视率,同名小说也已销售近20万册。作为编剧和 作者,你认为《牵手》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编撰这样一个都市人面临婚姻死亡及蜕变新生的 故事,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王海:说实在的,我还真不是想告诉人们什么才写的,我并没有后来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理论。事实上,我依 据的纲目是,写都市人的、90年代的、婚恋情感的故事。在写的过程中,我不是凌驾于什么之上,不是急于告诉人们什么, 没有。我是尽力按照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努力地、力求有价值地表现出来。生活,不需要你拿主观的东西去框它,作者的作 用只是在于挖掘它再传递出来。

  剧本是1994年动手写的,当时也是应邀创作,没有具体的限制。前两天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看到那么多的 读者人手一本《牵手》,更加觉得作者一定要用全力把自己看到的生活传递出来,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会心。

  记者:看完《牵手》,许多女性觉得自己就是夏小雪,就是王纯。你设计女性人物感情波折的立意是什么?

  王海:古往今来,成就才华归男人所有,年轻美貌才是女人的财富。年轻随年龄增加而消失,成就却可以随年 龄而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情感世界里,女人总是被动的。

  记者:但现在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了,像你所说的情感被动的情况,在新生代身上是越来越少出现了。

  王海:这就对了。我欣赏“新生代”这个词。女性的吸引力,女性的付出,并不在于盲目地去拽住男性。

  记者:尽管你为男主人公与王纯即“第三者”,安排了种种合理的归宿铺垫,但生活中这种感情纠葛不会像剧中 描写的那样,仅靠一张火车票就轻松地将两人的恋情一刀两断。据媒介报道,近年来,因“第三者”插足所导致的婚姻破裂呈 上升趋势,你怎样看待生活与艺术的不同之处?

  王海:王纯是我理想中的人物。我认为爱情不是生活中的惟一,与它平行的还有亲情友情。我赋予王的健康色 彩很多,工作、友情、亲情都是她的支撑点,她在生活中什么都拿得起放得下。当然了,就算她不管不顾地和钟结婚了,她能 达到她所期待的那种幸福境界吗?事实上,钟不可能做到完全属于她。而且即使结婚了,她也会痛苦,因为目睹家庭种种割不 断的联系,她会感到内疚的。良心与智慧应在情感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记者:婚姻是人类独有的两性情感生活方式。人虽然是理性的,却又有动物性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实际生活 中的婚恋层面和状态,要比剧情更复杂多样,作为一个致力于婚姻家庭题材创作的作者,你怎样看待婚姻?

  王海?:婚姻在许多方面是完美的,但它有违背人性的地方,如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生只爱一个人呢?人的情感是 不断地变化的,事实上,女人也是要不断地被人打动的。但这样一乱,不就乱套了?所以一夫一妻制是相对完美的。婚姻需要 营造,需要维持,需要自律,需要克制,所以说,婚姻是艺术。

  记者:你认为什么才是健康的婚姻?

  王海: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但没有人身约束,两个人都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婚姻的益处是可以消除心理 上的孤独感,弊端是互相约束。有时,两种状态是对立的,很可能是得了这个就失去那个。所以,如果能既对立又统一,两个 人既合作又能保持一种心灵空间上的自由,当是最佳状态。当然,这个自由不是乱来。

  仅凭爱情就能建立婚姻吗?我不这样认为。从自己失败婚姻的经历中我悟到,婚姻需要交流,需要妥协,更需要 训练。婚姻一旦破裂,就是双方的原因,什么陈世美秦香莲,但凡失败就是双方的原因,决不要单纯地指责对方。婚姻,第一 要做到选择得对,第二,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维持好。

  有的朋友或读者来我这里诉说:为了婚姻,我看了那么多的书。我说,婚姻是一种艺术,无法言传,需要去悟, 而书上讲的往往只是一些技巧。

  记者:你从渤海小岛上一所部队医院的宣传干事起步,从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到有所成就的专业编剧,从一次次 无奈地收到退稿到现在被人到处“拉”稿、签名,30年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海:前几天,一个高中生打电话问我,你怎么会从一个小岛上走到这一步的?他的意思是,你原来是一个和 成功距离很远的人,为什么现在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其实,我是挺幸运的。1969年到小岛当兵时,我不愿平平庸庸地过 ,但又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当时学自然科学是天方夜谭,所以只能自学文学。1980年,处女作《爸爸的工作问题》发表 后,对我鼓舞巨大。以后,又有两篇作品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恰在此时,总政各大文艺团体扩充一批新鲜血液,经《解 放军文艺》推荐,我作为首选来到北京,那是1983年。

  人对出人头地有一种本能的渴望,这是人诸多欲望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欲望。一个人不管他多么卑微,在他有希望 时,他都渴望成功。我认为,一个人只要不甘平庸,又有一些天资,就是石头压着你,也会从旁边冒出来。

  有些东西得到了,那种神秘呀魅力呀,就消失了,有“不过如此”之感。应当说,现在这种状态,是我多年为之 努力的一种结果,但真让我得到,我又觉得,这种状态我不喜欢,比如到处签名什么的。

  记者:小说《牵手》已获得读者的认可,许多读者都是一口气看完的。但客观地讲,它并不是一个文学精品。你 怎样看待个人创作中已有的成绩和现存的局限?

  王海:我认为这本书有干货,它传递出当代都市一部分人的生存心态,写出了某些人的人生状态与感受,其中 有些感受是切肤的。不足的是因为赶时间,小说的叙述语言在有些地方未达到给人以审美满足的地步。

  记者:你对今后有什么样的期望?

  王海:缺什么想什么呗!(笑)当然,除此之外,我还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很庆幸,我现在的这份工作, 是我很愿意做的。它自由,有弹性不枯燥。也许在别人眼里没意思,有时候蓬头垢面的就开始趴在电脑上敲字,因为灵感来了 。别人也许体会不到我指点江山,和那么多人说话的热闹劲儿,这种热闹和人在场合上的热闹是不一样的。就像农民一块一块 耕种土地一样,我还是想一部一部作品往前走,我愿意这样走下去。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