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解放日报


张铁林不批评别人

郭培华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7日 10:01 解放日报

  张铁林1978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84年赴英国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导演编剧系学习。十多年 前,他在《有一个青年》中扮演男主角而崭露头角,前一段时间,在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他成 功地塑造了乾隆皇帝,使他再度赢得观众好评。            

  “我喜欢...”  

  记者就影视质量这一问题如约来到张铁林府上。

  记者问:“影视剧中,你喜欢看的片子有哪些?” 

  张铁林坦言相告:“我很喜欢《秋菊打官司》,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喜欢《阿甘正传》。但是,我更注意的不 是这部戏本身,而是我很尊重这几个同学(指张艺谋、陈凯歌等)的创作态度。电影是个商品,从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创作者 的态度,都能吸引我。像电影《有话好好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都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写出了很多感情,而 且电影语言也挺新,看出了导演和编剧的才华。”记者问:“电影语言好的表现是什么?”张铁林干脆地说:“通顺!”“标 准是否太低?”记者故意偷换了概念。张铁林睁大双眼一语双关:“现在许多影视片的语言都不通,不能看啊!”          

   “我不喜欢...”

  说到影视作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着装随意、态度平和的张铁林说道:“影视环境造就影视明星。有什么样的观众水 准,就有什么样的演员出来;有什么水准的影视市场,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影视局面、影视产品。”  

  他说:“当影视作品在中国越来越变成产品和商品的时候,就越来越能够反映观众的审美趣味。不卖票房的,就是观 众不喜欢的,或者暂时不喜欢、或者是永远不喜欢的,这是一块试金石。”记者由此想到,在去年上海举行的全国电视剧拍卖 会上,有将近半数以上的作品压了库底。  

  “那你认为哪些电影拍得不够理想?”张铁林沉思片刻后说:“我不愿意批评别人,因为我也不是做得最好。”但迫 于记者的追问,他才勉强发表了意见:“《泰坦尼克号》投入巨大,场面巨大,它像‘麦当劳’,是洋快餐,不合我的口味, 也不合我的精神需求。国内影片,我不喜欢《南京大屠杀》,它只是满足于展现大屠杀的事件本身,以及它的无比残酷性。我 不满足于这种表现手法,因为它提供给我思考的契机和空间不够,我希望得到更深层的东西。”张铁林委婉地说,“我不愿意 把它和《辛德勒的名单》作比较,好象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就拍不出这样的好片子。《辛德勒的名单》没有倾注更多的笔墨反映 这段历史,没有太多地表现集中营及其暴力。南京大屠杀,它的图片资料,足以让我们了解大屠杀的凶残、日本侵略者的残酷 性,但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这段历史隐藏着的复杂背景,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只向观众提供这种惨烈的大屠杀场面,会 引起人们的复仇心理,而这一点并不是解决认识这段历史的关键。《南京大屠杀》表面化了,太单薄了。”

  记者问:“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能够教育和警醒下一代?”张铁林敏捷地反应道:“那就低估了下一代的理解能 力。如果为了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只用死尸提醒后人,我觉得是误导!你杀我一个,我杀你十个,这显然是误导。应当从文 化的角度去认识、解释这段历史,通过其他一些角度去表现这段历史。”张铁林同情地认为:“拍这种片子是非常辛苦的,那 是不用说的。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很遗憾,效果不见得很好。” 

  “垃圾作品全世界都有”  

  我们的话题由影视作品中的败笔,转向谈论影视垃圾上来。打开电视机,看不到多少优秀目,还有情可原,因为优秀 节目相对于所有节目总是少数。但是,那些拖拖拉拉让人打盹醒来再看还接得上的片子,那些场面血腥的片子,就有垃圾之嫌 。如今的垃圾不都是腥臭的东西,比如“白色污染”也是垃圾。

  张铁林认为:“没有垃圾导演,便没有垃圾演员;没有垃圾的制作,便没有垃圾的作品;没有垃圾的市场,便没有垃 圾的兜售。垃圾作品全世界都有,就像全世界的生活垃圾一样,有人的地方便会出现垃圾。

  “不同的是,有些编剧、导演或演员,在自己的家里不见得去看垃圾作品,他们可能会选择《红楼梦》、《三国演义 》等高雅的书籍来阅读,但他们却在制造垃圾。这如同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而信手将垃圾扔在门外一模一样。外面尽是垃圾 ,自己依然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房外污浊的空气依然会毒害到房内的人,只不过房内的人或许意识不到罢了。” 

   记者进一步询问:“你个人是怎样对待影视创作的呢?”  张铁林认为“影视创作是件严肃而辛苦的事情,创作 者要有感而发,要‘有话好好说’。” 

   张铁林对创作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在英国做作业,被改了12稿,所有人都说它是狗屎,我自己都觉得它 是狗屎了,但我就不放弃。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新剧本都写出三五本了,我就是坚持改、改、改,到最后也许都不如第一稿 了,但我还是把它拍出来了,最后得了奖(他编导的《外国人》获英国电影学院青年导演奖)。得奖我也不说好,这只算是个 句号。我觉得如果我中间‘啪’一倒就永远都站不起来了,见到困难就退缩。”

   “时间会解决很多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张铁林几次声明不愿批评别人。他言之切切地告诉记者:“我的指导思想是更多地同情,更少的批评 ,因为批评或多或少会带个人偏见。我愿意尽量去发现现在好的作品。一两部作品救不了中国的电影,一个企业也救不了中国 的经济。但要有长远规划,好事多磨。时间会解决很多问题。”

  “我没有权利去指责别人生产文化垃圾。我也可以指责,但我没有权力去阻止。仅仅是发发感叹而已。改造一个社会 ,实在不是我们这些文人墨客能够怎么样的,我实在不敢高估我一个人的能力。”张铁林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虽言无力却在 尽力。

  摘自《美洲文汇周刊》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