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荆轲刺秦王》改版谁来当家

晓 昕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6日 08:11 中国青年报

  有陈凯歌这块招牌、众多大牌明星加盟、又是呕心沥血3年之作,仅这几项就足以使《荆轲刺秦王》令众人瞩目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式更证明着它的“档次”,所以,也难怪大家对这部影片寄予了厚望,而与之对照是去年首映式后的 冷场和众多媒体的非议,这种强烈反差倒产生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轰动效应”。如今,该片卷土重来,终于面临在 全国的公映,自然又成为一时的焦点。

  有了去年的“插曲”,今年的话题少不了“再续前缘”,主要有两个:一是陈导演对媒体的态度大有缓和;二是 去年的诸多反应“立竿见影”。根据大家的意见,影片做了适当修改。听来似乎是有前因才有后果、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总觉 得这事让人有些糊涂。

  据说陈导演二度面对记者,未提影片之前先向记者们解释自己的为人,说过去对大家招呼不周造成了一些不该有 的误解云云---不知这“误解”是否指去年众媒体少夸奖、多批评的强烈反应?那由此类推,难道只要“招呼周到”就可以 换来众口一词的叫好之声?虽然演艺界与各媒体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助互利的微妙关系,但我宁愿相信如今各种宣传还是尽 可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向大众传递相关信息的。作品能不能被大家接受,应该与“周到”与否无太大关系,毕竟最终决定市 场的是广大观众,宣传对市场能起一定的引导作用,但不能决定市场,更何况经过几次三番的“炒作”锤炼之后,观众也已更 加成熟。

  或者,这“误会”是指当初陈导演面对记者们的反映固执己见,大概出现了些不大愉快的场面,这外人无法得知 ,但那种彼此之间对立的情绪却已明显表露。其实,陈凯歌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尽可以坚持下去,既然强调“个人风格”,就 不要在乎能获得多少理解,大可不必为自己的“追求”做那么多题外的表白---电影本身就是通过镜头画面来表达创作者的 思想意图。至于是尊重“艺术”还是迎合“商业”本来就是个界限不清的事,想拍出什么样的作品看您追求什么,是拿奖还是 挣票房?若讲“个人风格”,能否赢得市场本身也是一种风格。而媒体对此也显得有些“反应过激”,结果大家连陈凯歌本人 都对其“态度”耿耿于怀、大做文章,让陈凯歌说出“招呼不周”这种语焉不详的话来,说陈凯歌的“态度变了”似乎有种“ 改了就是好同志”、媒体终于达到自己目的的意思。陈凯歌最终听取意见做出让步,说明他还在乎市场,那也是他个人出于某 种目的做出的调整,正如他所说“不是违心的”;可整体给人的感觉倒是迫于媒体的压力做出的违心之举,所以才有了这多余 的解释。结果也闹不清这里到底是谁在当家做主。

  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发展是必要的。客观地讲,我们的文艺评论中批评的声音还显数量不够,过于温和,对《 荆轲刺秦王》的反应倒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对“名牌”并没有盲目迷信;但显然不少人对此还不大适应,结果出了许 多题外话。无论评论者或被评论者都应力求以平和公正的心态去面对作品,使文艺作品及评论走上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轨道 。

相关报道:影片《荆轲刺秦王》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