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
李杨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23日 17:07 南方日报 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电视节“金鹰奖”的颁奖仪式上,《还珠格格》以33万 张选票登上“最佳长篇”宝座,赵 薇也因扮演“小燕子”而入选为万众瞩目的“ 最佳女主角”。但与此同时,传媒对《还珠格格》及小燕子的围剿,则仍在进 行 之中。关于《还珠格格》的“情节老套、剧情虚假、制作粗劣、人物类型化”, 关于小燕子的“表演过火、相貌(而不 是指扮相)平庸、装疯卖傻的指摘甚多” ....有些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批评者,甚至提出了“小燕子”的获奖,是否会产 生 不好的引导作用的问题。 在《还珠格格》被媒体鞭笞得体无完肤的同时,“小燕子”赵薇也为她在人 生舞台上不期而遇的成功付出代价 。报纸上不断报道记者围攻小燕子的场面,“ 赵薇又哭了”,成了报纸娱乐版的头条新闻。继在北京青年宫被记者挤兑得当 众 落泪之后,赵薇再度在金鹰奖颁奖大会后“泪洒深圳”。据报纸报道,比原定时 间晚到了半个小时的赵薇,遭到了记者 的猛烈训斥。被眼前的情景吓傻了的赵薇 “泣不成声”,一位不依不饶的女记者仍大声质问赵薇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还 是害怕的泪水”。这样的场面,肯定会让喜欢小燕子的“弟弟妹妹们”愤愤不平 。他们一定不理解,这些大人们为什么要对 可爱的小燕子如此冷酷无情。的确, 这么多大人围攻一个小女子,总让人觉得不太厚道。仅仅因为小燕子的迟到,似 乎犯 不着发那么大的脾气,更何况小燕子的迟到,根本不是摆架子,而是事出有 因。而且,即使是摆架子,如果迟到的是刘德华 、周润发,或者是杰克逊、麦当 娜,“老记们”敢发这么大的脾气吗?显然,赵薇受到的不平等对待,根本不是 因为她的 迟到,而是因为记者们根本就没有把她当一个明星,而是因为对《还珠 格格》表达的审美趣味的拒斥与藐视,以及对“小燕 子”意外成功的不平。 笔者无意于为小燕子鸣不平。因为笔者也同样属于在播送《还珠格格》的电 视机前坐不下去的观众。笔者只是 觉得,当这么多的文章用一种声音说话时,这 种声音肯定有什么不对。赵薇在面对传媒的激烈批评时,就曾充满委屈地解释 , 《还珠格格》并不是拍给知识分子看的。她一再声明《还珠格格》只是“一个童 话”。虽然,个别长着一双“慧眼”的 知识分子读者,从赵薇的那双大得没有道 理的眼睛中,读出了波德莱尔的诗意。但是,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我们不得不 承认,小燕子主要是中小学生的青春偶像,小燕子表达的是这些少男少女的趣味 、梦想和期待。作为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现 代社会的亚文化群体,孩子们处于各 种权力的底层,社会、学校、家庭、升学的压力,使他们越来越远离孩子的快乐 与天 真。记得《中国青年报》曾登载过一首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甚广的儿歌,题目 就叫《背起书包炸学校》,非常形象而令人吃惊 地表现出孩子们的反抗情绪。无 法无天而又不学无术的小燕子之所以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成为英雄,无疑是因为这 个形象所 具有的无法替代的心理解放的意义。虽然小燕子也有率真勇敢的一面, 但她肯定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然而,有的 批评者前些天还在报纸上激 烈批判压制与扭曲孩子天性的现代教育体制,没过几天又对一个稍微释放出孩子 天性的小燕子 进行毫不容情的打压,这多少有些滑稽。大人们发明了许多释放紧 张情绪的方法,可以读武侠小说看足球看心理医生还可以 喝酒骂人,可他们为什 么要剥夺孩子们少得可怜的欢乐呢?事实上,受到传媒广泛批评的小燕子形象存 在的类型化与卡通 化的特点,恰好反映出孩子们特有的认知方式与美学趣味。孩 子们不懂的事情很多,不懂婚外恋,也不懂人格分裂,但他们 有着他们自己理解 和想象世界的方式。 《还珠格格》及其小燕子的遭遇,实际上再度提出了一个当代批评如何对待 艺术趣味多元化的问题。随着八十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大一统的传统社会 ,正日渐为建立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存之上的不同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依 据 不同的经济形式、地域、文化背景、民族、年龄、职业,甚至是爱好而形成的各 种社群,正在日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 ,不同社群表达出的不同文化需求与审美 趣味,构成了后现代的万花筒。近十多年来,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某个社群 的艺术作品,而不再是“全民”的艺术作品。八十年代中期,王朔的出现,让我 们第一次知道了一个正在快速生长的“市民 社会”的要求与表达;而同样与王朔 有关的电视剧《渴望》,更为再现了民间社会对稳定安详、平易温馨的人伦关系 的渴 望而风靡大江南北;90年代之后,几乎所有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对读者 与观众进行了“市场细分”后进行“定位”的结 果。就前一段流行的三部电视剧 而言,如果说《还珠格格》是孩子们的童话,那么,《来来往往》则表达出越来 越成熟的 新兴文化群体---“白领”的趣味。这部都市情景剧,无论是原作还 是电视剧,都对康伟业、林珠以及时雨蓬这些都市白 领充满同情甚至迷恋。他们 远离凡俗百姓的物质生活,夏奈尔香水、好莱坞式的晚礼服、洋房香车以及肯尼 金的情调音乐 ,点缀出他们区别于段丽娜们的所谓情怀与品位。而由女作家王海 翎创作的同样以婚外恋为题材的作品《牵手》,则完全颠 倒了这种雅俗对比,更 多地体现出为物质生活匮乏所困的普通劳动女性的艰难,而深深地吸引了贫民女 性,尤其那些下岗 女性的视线.... 三部电视剧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人生风景。它们都不属于我们熟悉的世界。对 于今天的传媒工作者和批评家而言 ,如何理解和尊重自己并不了解的世界,便成 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立场,似乎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更 重要的是它凸显出批评家---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身身份与立场 的重新确认;对外在于自身的世界,如 果不能或不愿理解,那么,至少也应该保 持起码的尊重。 事实上,在传媒对小燕子的鞭笞中,与孩子一样没有得到尊重的,还有老人 。琼瑶作为小燕子的创作者,也受 到了众口一词的激烈批评。许多人感伤而深情 地怀念着昔日纯情的琼瑶。粗俗不堪的小燕子,对琼瑶作品中见月伤心、迎风 洒 泪的淑女形象的破坏,让人痛心不已。然而,要求琼瑶永远纯情,似乎同样缺乏 足够的理由。不知批评者是否意识到, 琼瑶早已不是那个写《窗外》的少女,甚 至也不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而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了。对一个花甲之年 的老奶奶而言,纯情早已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并非仅仅在晚年琼瑶 身上看到这种对平民世界的皈依,金庸也是 一个类似的例子。当年,金庸以一部 《鹿鼎记》作为自己的收山之作,曾引起多少金庸迷的嗟叹。市井无赖韦小宝扮 演的 最后的英雄,彻底解构了大英雄乔峰与大情人段誉带给我们的激动,让我们 直面凡俗世界的真相。琼瑶的小燕子与金庸的韦 小宝,一同构成了这个凡俗世界 的“绝代双娇”。我们当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怀念英雄与纯情,但我们没 有理由怀 疑老人的慈祥与孩子的天真。 可惜电视台对赵薇被一群大人欺负的场面没有进行转播。否则,我们可以想 象,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孩子们一定 会同声怒吼:“小燕子,揍他们!”似乎只有 这些稚嫩的童声,才会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成人、知识乃至批评的限度。 |
||||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