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百花奖:想说爱你不容易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19日 04:33 中国青年报

  1999年10月20日晚,“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式将在辽宁沈阳进行。饶有意味的是,票房收入 3500多万的《不见不散》被“投票人”驱逐出局,而票房收入少得可怜的《红娘》却稳坐本届百花奖的“榜眼”,获威尼 斯电影节大奖的《一个都不能少》反倒还落在其后。最佳女演员刘欣,是《红娘》一片的投资人指定的女主角,一个被《大众 电影》誉为“心眼好,爱管闲事”的漂亮女人;而最佳女配角李晓红,美丽又陌生,扮演《银幕恋情》中的女二号引弟,这部 以农村放映员生活为题材的片子,在大部分地区尚未上映,不要说观众不识她,连搞电影发行的人士都不知其人。本届百花奖 的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古怪蹊跷,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但凡上30岁的国人大都记得80年代电影百花奖评选时的盛况。后来随着电视、VCD的普及,进口大片的 冲击,各种各样的评奖多且滥,国产电影又不甚景气,《大众电影》的发行量年年减少,百花奖的影响也日见式微。可不少电 影人对百花奖还是心向往之,志在必得,以至于这两年电影界流行一种“做”百花奖的氛围和行为。圈里的朋友告诉我,前几 届的百花奖,已经被人“做过”了,而本世纪的最后一届百花奖,终于让人“做成”了。

  一个“做”字,意味深长。联想到不久前曝出的电视金鹰奖的选票作弊一事,未必百花奖----这被电影界老前辈 赞誉“有欣赏水平,有艺术眼力,有评判公正”的群众性奖项也要蹈“金鹰”覆辙?

  了解事物的历史是判断事物的前提。让我们捡起眼镜,回头看看百花奖的从前----

  “百花”曾经纯洁芬芳

  《大众电影》百花奖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为了奖励工农兵方向下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艺术的百花齐放”, 于1961年设立的,由《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百花奖每年一届,通过杂志印发选票,由读者和电影观众投票,产生最佳 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代表观众的审美爱好,俗称“群众奖”。

  1962年5月22-23日,首届百花奖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开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到场与获奖演员联欢,郭 沫若为《红色娘子军》中琼花的扮演者祝希娟颁发最佳女演员奖并赠墨宝一幅:“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

  1963年5月29日,第2届百花奖依然是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到会祝贺、合影留念。郭沫若又为电影《李双双》 的扮演者张瑞芳颁奖赠诗:“三亿神州新姐妹,人人竞学李双双”。

  1964年,第3届百花奖由于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戛然而止。之后“文革”10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大众电 影》也被迫停刊。

  1980年,“文革”噩梦远去,《大众电影》复刊,中国影协决定恢复中断17年的百花奖。同时,设立由专家评 选的金鸡奖,俗称“专家奖”。

  1981年,重新开场的第3届百花奖受到饥渴多年的观众热烈响应,收到200多万张选票。《大众电影》记者在 评述读者关注百花奖时说,选票像雪片一样飞来,每天能装满1米高的麻袋七八个。很多观众想投票却苦于买不到《大众电影 》杂志;很多单位只有一张选票,但想投票的人上千。如沈阳玻璃厂,有4000职工,只有一张选票,为充分表达工人们的 意见,用大红纸把候选影片、候选人名单公诸于众,大家预选、讨论,民主集中半个月,才慎之又慎填好选票寄出。

  80年代,百花奖是知名度最高,参与性最强、普及面最广的群众评奖活动,最火时群众投票数以百万计,刊登选票 的《大众电影》期发数在80年代初居然达到960万份!为了能投自己喜爱的电影和演员一票,凌晨就在报刊门市部前等待 买杂志的人头涌涌。

  当年的“百花”纯洁透明,芬芳四溢。领导人题词,群众关心,诗人邵燕祥写下“请给我一张选票/我和千百万人一 起/行使这一份小小的/但是崇高的权力”的诗句。每一位获奖演员都对投自己一票的观众心怀感激;每一张选票,都凝聚着 平头百姓对国产电影的真诚支持,对优秀演员的衷心喜爱。评奖工作人员也生怕辜负群众美意,计票认真、准确,评选规则、 过程和结果都在杂志上广而告之。每年的评奖颁奖,都是影界、评论界盛事,观众、读者乐事。

  90年代以来,国产电影不景气、电影杂志也不景气,发行锐减。百花奖投票日稀,广泛性、群众性一落千丈;透明 度、公信力大不如前。一些获奖心切的人士和制片公司剑走偏锋,买“奖”之风盛行,闹“奖”纠纷不断,以至于----

  “做百花奖”见怪不怪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百花奖,其实是先天不足的。当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价值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时,观众队伍 分化了,鲜有哪部片子、哪个演员会得到众口一词、上下一致的赞美。观众的投票动机不再是纯粹的喜爱,也搀杂了获奖(读 者奖)渴望;演员的获奖冲动更强烈而多向:获奖可以长工资、提职称、当领导、分房子、出国拍戏、增加片酬、提高广告价 码......于是,百花奖开始变味儿了。

  进入90年代后,百花奖渐渐退出大众文化生活的视野,蜕变为影视圈里人的“名利游戏”。争夺百花奖,收买百花 奖的故事多了起来,但大都与观众、大众无关,充其量也就是圈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近年来,“做”百花奖渐成时尚, 经常搞点儿小动作,1999年,整的动静大了点儿,才整出本文开头的这份热闹----

  “做”百花奖真合算

  1999年,《大众电影》每本定价6.8元,最高期发数(即登有选票的那几期)据称有10多万份,而且破天荒 地每本刊有选票6张,还开通了网上投票系统。选票由《大众电影》编辑部接收,交由“北京万博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统 计处理,结果经北京市公证处公证,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评选规则中对投票人资格没有任何限制,对一人多投票 或可预见的“自买选票选自己”也没有任何惩罚。群众性评奖活动中常见的拉选票陋习被有意无意地默许了。只要有人(管他 是谁)买杂志就成。

  果不其然。一本杂志有6张选票只卖6.8元,若有心买选票的话,一张选票才合1.1元。1998年《大众电影 》卖4.80元时,每本只登一张选票,收到的选票据其公布的数字是207429张,今年公布的选票数一下飙升到“有效 选票573246张,其中邮寄选票517866张,网络选票55380张”,几近3倍!换言之,已入围候选席者假如谁 想坐上百花奖的帝后之位,只要再花个10万20万买上几万本杂志,就可以落袋为安,且无任何法律障碍。按照评选规则, 这是不禁止的。

  其实,明了这点事儿无须任何智慧,只要顺着事情本身的逻辑去想想就清楚了。自1993年至今,百花奖获奖片和 获奖人的具体选票数就一直不公布了,有几年甚至连来了多少选票也不提----如果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中的演员只有区 区数万票,哪有什么“群众性”可言?

  所以,本届百花奖的选票结果一出,流言四起。9月下旬,北京青年报在发表了“百花有主”的消息后,又以《百花 奖有疑问》为题质疑本届百花奖的公正性。20天过去了,未见有关评选、计票部门对此予以答复。10月14~15日,记 者电话查询“114”,没有万博公司的电话号码;又致电主办单位,询问选票去向及统计情况,接听者答曰“不知道,领导 不在,我什么都不能告诉你”。打电话到该杂志的网站也无人接听。

  据知情人士讲,这次的选票填写的内容犹如“克隆产品”:一个信封里装有几十张选票(以前的观众寄选票,一个信 封里只装一两张);这样的信封一来就是1千封或数千封;而且笔迹一样,填选的奖项一样,地址、邮编、身份证号码集中来 自1、2个地市或部队。今年从东北的某中等城市就涌来了23万张这种惊人一致的选票,与该杂志在这个城市的发行量极不 相称。如此“做法”----

  “百花”还能香飘多久

  按理说,百花奖是群众奖,投票人理应限定为那些看过获奖电影的观众。所以,影片的发行情况,票房多少是比较能 说明问题的。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宣传策划部经理高军说,现在影片发行市场化,票房数与观众数成正比,票房高说明观 众多,有观众才会有选票。高以《男妇女主任》、《红娘》、《银幕恋情》与《不见不散》为例说,《男》片的北京票房27 0万元,全国票房估计在900万左右;《红》片投入的广告和拷贝不算少,也算做了中高档次的宣传,毕竟是一部投资90 0万的新片,但《红》的票房情况属中低档次,北京票房只有22万元,全国票房估计不会超过350万;而《银》片,北京 票房几乎没有,全国票房估计不会超过150万。这几部“获奖片”与北京票房450万、全国票房3000万的《一个都不 能少》差得远了去了;与北京票房1200万、全国票房3500万的《不见不散》更是云泥之别:要说《红》、《银》这种 片子会得到观众的几十万张选票可就太反常了。更奇怪的是,按平均票价10元/张计算,在北京只有2万多观众的《红娘》 ,选票反倒比《一个都不能少》多,百花奖排名在前;而全国观众数百万的《不见不散》却靠边凉快去了。对此,新影联的陈 女士也在电话里快人快语:“你想想,很少有人看的片子,怎么会有人选呢?百花奖是完全市场化的,要观众喜爱才能算数, 《红娘》的票房情况很不理想。《银幕恋情》就更是惨不忍睹,大部分地区都卖不动,我6万元买的发行权估计要赔5万元。 以市场为依据来看,票房这么少的片子绝对不可能得百花奖。我们搞发行的直接面对观众,哪部片子有市场,哪个演员有人缘 ,我们心里有本明账。我看,今年百花奖的选票来源有问题。不过大家现在都见怪不怪,说归说,没人认真去抻这个头。可惜 好好的一个老百姓自己的百花奖就这么给毁了。”

  影视圈的资深记者张斌认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金鹰”、“百花”这类群众性评奖搀杂了为个人 、小集体捞名捞利的因素,出问题是必然的。所有的评奖都有可能作弊,因为有关各方都有经济利益在里面,仅从道德层面谴 责是没有什么约束力的。要是动真的去查实,一定能查出问题来,但谁去查?电视台、制片厂都是国家的,谁有权去查它?而 且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得给人留饭不是?

  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然的话,让那些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好演员心里多凉啊!本报记者 袁晓露(本报 北京10月18日电)

相关专题:第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