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钱江晚报 > 新闻报道
 

评论:琼瑶是彩色果冻还是精神鸦片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23日 17:53 钱江晚报

  从去年年底琼瑶掀起了《还珠格格》热潮到现在已经达到如火如荼的火爆程度,在一连串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报刊炒 作、做广告、起纠纷、出书籍、出磁带等等一阵喧闹之后,琼瑶的作品究竟是彩色的果冻还是精神鸦片呢?人们看琼瑶的电视 剧之后,究竟是噩梦醒来还是受益匪浅呢?

  琼瑶的模式化

  也许评论这位“老前辈”级别的台湾女作家,确实有一定难度,她在文坛上驰骋的时刻,也许我们这代人还没有出生 呢!她的作品《窗外》、《六个梦》、《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一帘幽梦》等爱情小说都为大家所 喜爱,她的青春时代用《窗外》捧红了林青霞,在中年时代用人生感悟的《几度夕阳红》推出了刘雪华,晚年又用自己对青春 的期盼写出《还珠格格》叫响了安徽小姑娘赵薇……3个时代的3部作品使其获得3次成功,在银幕上制造了3代“梦幻少女 ”,琼瑶的影视剧中主角都是20多岁的演员,在外形上给观众一个“视觉轰炸”,女主角“爱哭”,人物夸张地哭、闹、骂 、摔、打等都非常多。琼瑶的作品也正从时装走向民国初年和清朝的装束,让观众产生“距离美”。琼瑶的电视剧基本是“服 装展览”,几分钟就换一身衣服,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她编织的“真空里面的爱情”,是多么吸引年轻人。但许多故事就是 “水中花,梦中月”,根本不能够实现。

  《还珠格格》所给少男少女的一个“皇帝女儿”的梦想,是又一个“白日梦想”,昨天的历史中没有,今天的历史没 有,将来的历史更不会有。这份无聊的呻吟就像年轻人胸前的装饰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将其抛弃一样,它只是年龄幼稚的 产物,年轻人在懂得了爱情不是那些风花雪月,不是那些无聊的呻吟,不是那些与王子和大款相飞驰的梦想……爱情就是实实 在在,就是平平凡凡,没有那么多谎言交织的王子和公主,没有动则千军万马的卫队,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挥手即来的仆人 和宫女……而《还珠格格》利用少男少女的幼稚所编造的两个格格就是这样的人物,即得到最高权力者皇帝的宠爱又来自民间 ,同时在剧中人为编造几个像皇后和皇太后等对立面的坏人,让他们的言情——古装——武打的四不像戏里表演,人物性格单 一,社会环境人为营造。琼瑶在剧情的构思上依然没有摆脱用坏人真坏好人真好,最后好人感动坏人大团圆的简单写作方式。

  琼瑶钻了“评论家保持沉默”的空子

  有的人说对于琼瑶的作品可以用彩色的果冻来形容,各种颜色,非常好看,而且晶莹透明、玲珑剔透,很诱惑人…… 但入口即化,没有丝毫营养;当然也有的人说琼瑶的作品是“精神鸦片”,偶尔看一些还凑合,但一旦痴迷她所营造的梦幻世 界中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上瘾而且还难以自拔……这些作品大多是某些商人策划的“阴谋”,你沉入她的世界后疯疯癫癫了, 这些商人才欢天喜地呢,因为钞票都给了他们了。

  其实像《还珠格格》这样的作品也正是琼瑶迎合了当今的女孩子“躁动”的一面而成功的。她这部作品留给观众的是 没有任何文化可言的影视剧,只是一次巨大的一轮接一轮的商业活动。这些商业活动所隐藏的将是一代人浮躁的内心世界被主 流文化肯定后造成的内心世界走向空洞的危机,相对来说某些媒体却是缺乏判断和没有自己声音的,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参与 到了这场具有极其负面作用的炒作风潮里面……批评家们缺乏自己的声音,致使观众被铺天盖地的炒作包围也茫然不知所措。 评论家应该“冷眼观潮”,而不应该去争相追逐炒作,没有自己一丝判断。“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潮长潮消”才 是评论家应该有的品质。

  不知这是不是许多具有修养的评论家对这种现象轻视的原因所置呢?媒体在炒作热潮中应该保持自己的声音,这是一 个有影响和有品位的媒体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不仅仅影响了这些媒体在广大读者中的形象,而且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是属于 “误导”的,将某些迎合的炒作当做大事来大做特做,分不清无聊浅薄和作品的品位力度……琼瑶的《还珠格格》热潮可以说 就是这样“乱中取胜”的。

  “小燕子”是“女周星驰”

  如果分析琼瑶作品的兴起,就是因为迎合了某些青少年的内心需要而受到青少年的欢迎。琼瑶作品的主人公一般都比 较脱离实际,更谈不上内容的深刻,模式化的构思、理想化的人物缺乏深度。记得有报道说,琼瑶重新回顾自己的作品时,也 感叹“早期作品似乎比现在的还好”。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她本人并没有弄清楚,那就是对人的理解,现在琼瑶的许多作 品由于太注重商业炒作和商业运作,而远远失去了那份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只把她最早的作品《窗外》 当作经典的原因。《还珠格格》则陷入港台剧的“潮流”闹剧的怪圈,其实我们注意一下“小燕子”,就会发现“小燕子”和 周星驰等闹剧表演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小燕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女周星驰”而已。这种闹剧,我们看得比较多了,从《 唐伯虎点秋香》、《戏说乾隆》等哪部不是笑得前仰后合呢?琼瑶把经营多年的言情小说掺和进闹剧的成分,也许正是其寻找 许久的商业卖点,而这种商业操作与文学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闹剧的因素多了,卖点多了,青春的靓男倩女多了,但离她《 窗外》时的气质相去甚远。

  琼瑶利用所谓的《还珠格格》所达到的又一个人生的成功,其实是某一个泡沫梦幻膨胀的最后“辉煌”,利用所谓的 清宫戏来营造她最后的梦幻,进行最后的“挣扎”。琼瑶作为一个征战了半个世纪的老一辈作家为什么也来赶这个潮流呢?有 时也许时光就是这样无情,那个写出《窗外》这样经典作品的琼瑶也许永远地远去了,商业化的风潮磨去了琼瑶的棱角,那个 为了爱消失在茫茫雪夜的小姑娘永远地消失在地平线……这是琼瑶的悲哀,这是文学的悲哀,这是商业化入侵一个作家的内心 深入所造成的悲哀,这是一个远离现实生活想用历史无聊的调侃和打斗来梦想再造辉煌的作家的悲哀。

  记得70年代琼瑶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达到了她最辉煌的时刻,《庭院深深》、《碧天云》、《彩霞满天》等都非常 火爆,并且捧红了诸如林青霞、秦汉、林凤娇、秦祥林等青春偶像,并且形成了琼瑶小说流程。然而到了1981年她力推吕 绣菱主演的《却上心头》却遇到惨败,琼瑶的电影开始走下坡路。1983年她的最后一部“包揽”自己的电影《昨夜之灯》 由郑少秋等出演,票房惨淡,她的巨星公司也就宣布解散,从此她开始息影,之后转入电视剧领域,进入了她的电视时代。然 而她并没有将言情小说的弊端进行梳理,这次《还珠格格》可以说是其脱离生活走入戏说历史的一次最大的“表演”。

  著名作家中杰英在最近的一次文学研讨会上就曾经说:“琼瑶的作品也是一种‘毒品’,她的文学价值简直不值一提 。琼瑶的小说是一种廉价的童话,对于少男少女具有诱惑力,让孩子们去白日做梦,闭上眼睛好像什么都实现了。但和残酷的 现实相距甚远……”中杰英先生的话音刚落,台下就是一片掌声。(摘自《作品与争鸣》1999.10.作者祁建)责任编 辑:高建定

相关报道:“格格”换新衣琼瑶日夜改编《烟雨蒙蒙》

更多娱乐新闻,请来新浪音乐影视

相关专题:关注赵薇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钱江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