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解放日报


评论:二月河信口开河《雍正王朝》

宋谦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25日 09:31 解放日报

  《雍正王朝》在今年春节中央一台黄金时间播出以后,收视率颇高,也获得了一些好评。但很快就因 为这部号称“历史正剧”的历史剧情节距史实太远,歌颂雍正也歌颂得太离奇,2月初就逐渐遭到史学界的指责,捧场的声音 便相对减弱了。

  这些批评文章,以《人民日报》3月13日戴逸的《历史上的雍正》和《中国青年报》3月15日秦晖的《〈雍正王 朝〉是历史正剧吗?》最为有力。戴逸的文章不涉及具体作品,只从史学家的角度介绍“历史上的雍正是怎样一个人”,我们 今天“应该怎样评价他”。秦晖的文章则矛头直指电视剧《雍正王朝》:

  该剧不仅远离历史的真实,而且这一远离所体现的取向更属落伍。

  从“戏说”乾隆到“歪说”雍正,标志着近年来帝王剧景观的一个新发展,而如果说遁世的“戏说”本无害,欺世的 “歪说”就更无益了。

  秦晖一针见血地指出,电视剧是以雍正亲自炮制的《大义觉迷录》“为基础而进一步拔高的”。这部连雍正的儿子, 指定继承人乾隆都感到脸红的《大义觉迷录》现在已经出版了。用《大义觉迷录》来对照电视剧,说电视剧的编导对这部奇书 的观点“不仅全盘接受,还锦上添花”确实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然而,秦晖批评的只是电视剧,对小说,对电视剧所据以改编的二月河的小说,倒没有怎么 涉及。秦晖似乎根本没有看过小说,他说:面对这个满口现代话语的有为之君大红大紫,一些史学家乃至爱新觉罗后人纷纷作证说雍正的“政绩与人品”的确伟 大,该剧从“大的氛围”、“历史事件”直到“器物层面”的细节都很“真实”云云。倒是据说改编所自的小说原作者二月河 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个“高大全”的雍正难以认同,对电视剧“把雍正塑成无私无畏的、一点缺点也没有的人”颇有微词。

  轻轻两句话就把二月河的责任完全撇开了。仿佛电视剧的错误是对原作不忠实才造成的,我对此倒颇有些怀疑。因为 我相信,电视剧中的大关节,如雍正二年杀山西巡抚诺敏和恩科主考张廷璐,雍正十三年允祀利用整顿旗务之便搞宫廷政变被 雍正、允祥联手挫败,以及第四十三集的雍正斩子,应该都是二月河原著中的情节,不会是刘和平等“创造”的。后又发现电视剧中的考试舞弊,泄漏试题,誊抄夹带,竟全然是当今高考舞弊的手法,编、导太不懂历史常识了,才想起还是应该翻翻原著小说。一读小说,才使我大吃一惊。原来小说简直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还是电视剧多少顾及一 点情理,把小说中的一连串硬伤或剔除,或淡化,才比较像样一点了。我们不能让电视剧的编导单独背黑锅。

  最近在《光明日报》(6月11日)上读到一篇题为《二月河告诉你:“我的读书生活”》的采访记,里面就有一些不应有的洋相。

  采访记说,二月河“没有上过大学”,但今天“已渐学渐有所得”了。二月河洋洋得意地说:“如果拿我去和历史学家比赛历史知识,那我肯定不行;纯粹和文学家比赛文学,不算是 最强。之所以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那就很可能跟我读书有关系。”

  他读了些什么书呢?记者开了一大串书目:《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唐书》、《续唐书》 ,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论文,还有外国名著...中国的四大名著,重点读的就是《红楼梦》。

  《二十四史》里面本来就包括《旧唐书》、《新唐书》两种。既有了《二十四史》,又列出《唐书》,这不是重复吗 ?至于《续唐书》为何书,则从来没有听说过。

  二月河说:“写书是一个繁杂的过程,首先就是搜集清史资料。”

  据他对记者自述,他是“《清人笔记小说大观》、《清朝野史大观》、《清稗类钞》...连清人当初的日记统统都搜 集,包括宫廷礼仪、皇帝衣貌档案、食膳档案、起居注。”连当时“一斤豆腐多少钱”,“纯度10%的银子(?)到99% 的银子(?)怎么识别,皇帝一年360天,什么时辰穿什么衣服”,他都知道。他还“做卡片。哪一本书,哪一页,分类整 理,像衣貌档、食膳档。”有些书图书馆没有,就到“破烂摊,废品收购站”去买。“包括琴棋书画、一般人家的住宅、官宦 人家的住宅、住宅怎样布局、进去以后怎样确定它的方位”,他都注意到了。所以,“我这样写出之后,没有专家敢挑我,因为我拿的是第一手资料。”

  他还说:“大作家姚老考证过我的功夫,我列举这些书名,他也就知道我的功底了。”

  这里所说的“大作家姚老”,大概是说最近去世的姚雪垠吧。已经死无对证,姚老怎样赞许二月河的功底,是虚与委 蛇还是衷心佩服,我们也无从知晓了。不过二月河自诩“没有专家敢挑”剔的“功底”究竟如何,有《雍正皇帝》等“煌煌巨 著”在,倒还是可以稍加评议的。

  诺敏在《清史稿》中作诺岷,满洲正蓝旗人,与雍正的超级宠臣李卫、田文镜都在列传八十一里面。他自笔贴式授户 部主事,雍正元年当上了山西巡抚。雍正推行的所谓“新政”中最重要的一项“火耗归公”,

  就是由他在山西首创的。他当过户部主事,懂得财经政策中的弊端。他上任伊始,便疏请将一岁所得耗银提存藩库统一掌握,以二十万两留补“无着亏空”,其余分给各官养廉。“无着亏 空”,过去是要由中央财政来开支的,当然是个沉重的负担。现在诺岷不向中央伸手,雍正当然高兴。这项政策很快就在全国 推广。雍正十三年的国库由康熙末年的700万两骤增至5000万两,与诺岷首创的“火耗归公”是大有关系的。雍正要表扬诺岷是“天下第一巡抚”顺理成章。诺岷实在是雍正的一大功臣。他也没有在雍正二年被杀,他在雍正四年 被明令撤职与雍正想整塞思黑有关,根本不是经济问题,他是雍正十二年才寿终正寝的。什么“欺世盗名”,什么“追缴藩库 ”,什么被田文镜、邬思道拆穿西洋镜,什么菜市口斩首,全是连影子也没有的事。真不知道二月河为什么要这样信口开河。

  还有张廷璐,他确是张廷玉的弟弟,但他既不是雍正二年的恩科主考,更没有舞弊,当然也没有被杀。这又是二月河 的信口开河。电视剧并没有窜改二月河,不过是继承了二月河的“首创”而已。在秦晖笔下,这些罪责全由电视剧的编导来担 承,二月河倒洗刷得干干净净,还时不时的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风凉话,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小说《雍正皇帝》中的雍正的确不像电视剧中的雍正那样“高大全”。

  电视剧中的雍正是累死的。小说中的雍正却是自杀身亡的。说雍正是累死的固然有溢美之嫌,但说他自杀身亡就未免 更离谱了。出现在电视剧中的虚构人物乔引娣,她本是十四爷允?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饿殍,与允?感情非常深厚。雍正平白 无故把她夺过来当宫女,她起先也并不情愿。但后来被雍正的“伟大人格”感动了,居然赶都赶不走,成了要替雍正消解“身 后骂名滚滚来”的义务宣传员。看电视剧时就觉得奇怪,这个姑娘的转变太不可思议了,怎么能这样挖空心思来美化雍正呢, 我甚至对编导产生了一丝反感。

  但一看小说,不对了。在小说中,乔引娣竟是雍正的私生女,是他当王子时在民间留下的孽种。她母亲是双胞胎,两 姊妹长得一模一样,出身高贵,是明代忠良之后,祖上因忠于建文帝被永乐皇帝贬到山西,改姓黑氏,成了贱民。她们的族规 很严,族长发觉族中的黄花闺女有了私情,还怀了孩子,就把她当众烧死了。雍正躲在青纱帐里远远地看着烧死也不敢去救, 却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事实上烧死的并非引娣的母亲而是她的双胞胎妹妹,怀着孩子的引娣母亲逃出虎口,嫁给姓乔的,生 下引娣又流落到了山西。只因为引娣长得太像她母亲了,被雍正皇帝看到,才死乞白赖把她弄进宫。又委托李卫千方百计寻访 到了她的母亲,并把老太太弄到北京,让她们母女见面。此时,乔引娣已经封为贵妃了。母女相见,真相大白,老太太还没与雍正见面就悬梁自尽了。引娣再见雍正,说明真相后也自刎而死。雍正这时正吃 了道士进奉的金丹,精神亢奋,便蘸着引娣的血在御案上写下“不要难为引娣”一行字,抢过刀来,也饮刃自杀了。这就是雍 正的下场,这也是《雍正皇帝》的结尾。

  二月河大张旗鼓要为“身后骂名滚滚来”的雍正“平反”,却把雍正写成这样一个枉杀功臣、抢占弟媳、奸淫亲女、 不得好死的人物,“高大全”倒真的不“高大全”了,可又成了个什么东西呢?电视剧编导把情节改得面目全非,我以为实在 是出于不得已,平心而论,这是不能十分责怪他们的。刘和平等实在是二月河的功臣。

  刘和平等替二月河洗刷罪责还远不止此。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还有许多妖人斗法的情节,尤其在第三部《恨 水东逝》中占有很大比例。是电视剧编导出于写一部“历史正剧”的考虑,才把这些既荒唐怪异又淫秽不堪的情节全部删除了 。从这一点看,电视剧编导对二月河还是起了回护作用的。

  140万字的《雍正皇帝》的确从《红楼梦》学到了一些笔法。小说中也常常爱让他笔下的才子们在诗词歌赋上露一 手,尤其是在邬思道和刘墨林身上。这当然是从《红楼梦》中学来的。其实,郭沫若、田汉、姚雪垠在他们的历史剧和历史小 说中也有类似的做法,也代他们笔下的人物吟诗作赋,也通过剧中、小说中的诗赋透露出一点时代气息。不过,郭沫若、田汉 、姚雪垠他们对诗词创作是内行的,所以能举重若轻,胜任愉快。二月河就不然了,他并没有这方面的基本常识,又不善于藏 拙,也要替书中的邬思道、刘墨林代作诗词,就难免捉襟见肘,大出洋相了。

  例如第二部《雕弓天狼》第十七回苏舜卿唱的那首刘墨林赠她的“长短句儿”:

  竹树苍郁我婆娑,

  为觅陈迹君婀娜。

  故知回眸来相问,

  摇首嗟吁今生错。

  曾言幽径映碧落,

  关山处,星云漠!

  平仄不调,语句不通,押韵也一塌糊涂,说这是出自探花笔下的“佳制”,岂不令有识者笑掉大牙!小说中的诗词颇 不少,除雍正那几首显然抄自雍正御制诗集的还文从字顺以外,其余凡是二月河代拟的,就没有一首通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了。最可笑的还是要数《九王夺嫡》第十四回中的那一段。胤祉、胤?、胤?面试邬思道的才华,大家出对子让邬思道对,邬 思道无不应声对答如流。其中胤?出:此木是柴山山出,邬思道对:由水变油日日冒。

  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这副对联原是: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它本来是旧社会湖南一带地摊上能随便买到的木刻本《要谈经》上的对联之一。虽不怎么杰出,但总算说得过去。二 月河假邬思道之口把它改成“由水变油日日冒”,就莫名其妙了。既然出句落尾“出”字是入声,那对句的结尾起码总得是个 平声才对,“冒”字怎么可以呢?且“日”“日”重叠,无论怎么说也只能是“昌”而不能“冒”,这是不能打马虎眼蒙混过关的。不要说专家,恐怕在 中学生面前也通不过。

  “由水变油日日冒”,不伦不类,是怎么回事呢?翻开《九王夺嫡》的版权页,知道此书初版于1991年6月,书 稿是1990年4月写完的,一下子我就恍然大悟了,当然也感到很滑稽。原来1990年前后,正是那个哈尔滨的大骗子汽 车司机王洪成招摇撞骗,搞清水变汽油,闹得甚嚣尘上,被一些媒体炒得大红大紫的时候。全国许多企业主甚至一些相当级别 的领导同志都上了当(请参阅《纵横》杂志1998年第11期---宋注),二月河大概也信以为真了。曾经杂学旁收地读过 的《要谈经》又记不清楚下联,自作聪明,顺手牵羊把这个不伦不类的对句随便栽到超级才子邬思道的头上,便闹上了这个笑 话。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在这里,根本问题还不仅仅在于二月河的缺乏常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因《康熙大帝》成了畅销书 ,又拍成电视剧走红全国,也被捧得有点飘飘然起来,以为“姚老”都“知道我的功底”,“没有专家敢挑我了”,可以随心 所欲,信口开河了。什么叫做“骄傲使人落后”?这就叫做“骄傲使人落后”。

  我以为,二月河若安心做个肥皂剧作家则已,如果真想做个合格的历史小说家,这种心理状态可是个致命伤。

  这次,《雍正王朝》电视剧是在春节黄金时间播出的,又取得了比《康熙大帝》更大得多的轰动。而《雍正王朝》遭 到秦晖等人毁灭性的批评的时候,原小说作者又被撇在了一边,这就更给了二月河说风凉话的机会和骄傲的资本。据说,他又 要去写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了。我真替林则徐、洪秀全捏一把汗。

  一九九九年七月七日于山西长治市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