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前一段,有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愤愤不平:《卡萨布兰卡》明明是舞剧,为什么要说是音乐剧?
我的解释是:虽然北京音乐剧的市场很差,但舞蹈演出的市场更差。
差到什么地步呢?看看所有的舞蹈团来北京都要跳《天鹅湖》就知道了,而伟大的俄罗斯莫伊谢耶夫舞蹈团票房总是不如实力远逊于它的什么红军、红旗和小白桦,因为他们没有所谓的“名气”。
所以,优秀同时又获得市场肯定的舞蹈演出项目就更令人期待,受人欢迎,让人惦记。去年是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今年是“春晚”的“千手观音”,现在,《云南映象》又回来了,依然成功。
《云南映象》的成功来自于创意,这种创意不是土著人士能有的,也不是旅行者能有的,它是有着国际眼光、乡土情怀、民族责任感和艺术创造力的艺术家才可能具备并最终实现的。
作为艺术家的杨丽萍没有回避市场,但也没有唯市场马首是瞻。面对汹涌的艺术商品化趋势,她始终清醒、从容,她坚信好的东西不会没有票房和市场,她坚信来自于泥土的艺术是不会没有人看的。
杨丽萍是幸运的,她生长于艺术的源头,那些古老的、保存至今的歌舞样式也是幸运的,它们因为杨丽萍和《云南映象》而从此不必担心自己的消失。
本真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艺术之所以留存、艺术家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