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产假后首次亮相《实话实说》,和阿忆交接节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对话人物:和晶、本报记者刘玮
●对话时间:6月5日(电话采访)
采访手记
别看和晶在屏幕上一副伶牙俐齿的样子,私底下的她为人非常随和,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她家采访时,临走时她不但叮嘱我天气凉要打流感预防针,还洗了苹果让我带在路上吃———那个时候和晶就告诉我,同事都觉得她很爱操心,特适合当妈妈。
生下宝宝之后的和晶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在电话里的声音变小了,变柔和了,给她打电话的时候经常听到她虚着声音跟我说,“不好意思,宝宝睡觉呢,我怕吵到她。”我相信母爱完全有力量改变一个人,虽然我目前还没有观察到和晶更多的变化,但是我想以后在屏幕上一定会看到。
交接 应该说这个工作对阿忆有困难
新京报:这是在你生完宝宝后第一次出现在录制节目现场,之前你说自己有点紧张?
和晶:是有点儿紧张。
因为很久没对那么多人说话了。之前我在家也只是和宝宝一个人说话,家里也就那么几个人。不过那天现场录像之后,我倒觉得比以前状态要轻松,没什么负担。主持的时候我甚至能忘记策划案,谈话很即兴,感觉更敏锐了。
新京报:可能是因为你在休假期间做了积累和调整?
和晶:也可能是因为生宝宝给我带来了变化吧。我现在要花大把时间观察婴儿的表情和情绪变化……你想我连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都琢磨过了,更何况是思维成熟有逻辑的大人呢?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自己能不能再回到《实话实说》,要看当时节目的状态和阿忆的表现,现在你回来了,这是否意味着阿忆的表现不大适合《实话实说》呢?
和晶:应该说这个工作对阿忆是有困难的,因为团队是他完全陌生的,也会有很多不熟悉和不习惯。
新京报:其实在你刚接手小崔的时候,也面临和阿忆同样的问题,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了。
和晶:对啊,没办法,健忘是人的天性……但是我觉得我的职业心态挺好的,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对于别人的骂也好夸也好,并不在乎。像之前报纸上对我的那些评价我都是直接交给策划组,我说你们应该好好看看人家的意见(笑)。
《实话实说》 选题少了,这是最大问题
新京报:《实话实说》可以算是中国第一批谈话类节目,但是走到今天给人的感觉好像上升的空间不大,你是否觉得节目进入了某个“瓶颈期”呢?
和晶:不是。我觉得《实话实说》其实应该用“第一代产品”、“第二代产品”的概念来说。
小崔是第一代,那个时候谈话节目不多,多数都是机械模仿;我算第二代,这个时候谈话节目已经很多了,有专门讲故事的,有做新闻事件的,做明星的,还有辩论的……而《实话实说》应该术业有专攻,如果什么话题都做那是百货商店了,而我们希望做专卖店。所以我们可能会把一些“门”关掉,像明星、实效性强的事件我们尽量不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