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适
燃油越来越贵了。不过或许能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如果忠实反应国际油价,国内燃油应该远远高于现在的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持续飚涨了一年多,从约30美元一桶的价格足足翻了一番。不过长远来看,油价上涨的空间还很大。在纽约期货市场,许多买家甚至认为今年年底油价将涨至80美元一桶。
原油价格上涨不只关系个人的荷包,还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这从几项最近引人注目的新闻可见端倪。首先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以高价竞购美国加州的能源公司优尼科,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以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认为不该让中国企业掌控美国能源公司。其次,国家主席胡锦涛在7月出访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分别与两国讨论天然气与石油输送至中国的问题,显示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上一个极关键的环节。而国际间的能源争夺更早已白热化,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最极端的例子。
如今在五项重要基本物资中的四项:谷类、肉类、煤和钢铁,中国的消费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只有石油仍落在美国之后,暂居第二。然而中国国内的石油储量仅占全球的3%。这说明了为什么今日中国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外国的石油与天然气能够稳定的供应。另一方面,我国还有大量新能源储量尚待开发。据估计,中国的可开发风能储量有2.53亿千瓦,为世界第一;中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能则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也极其丰富。此外地热、生物质能可利用的潜力都很高。未来,这些新能源势必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消费者之一,也有责任开发、采用更多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不过目前国内在相关研究项目的投资仍然落后于许多国家。
因此在本期杂志里,我们以较大的篇幅探讨化石燃料以及未来能源的问题。《高油价时代》一文虽原载于2004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但今日读来甚至关连性更强,我们也与美国编辑部合作,将内容即时更新,使读者能获得最新最正确的资讯。《新能源的未来》则与全球25个版本的《国家地理》同步刊出。通过这两篇报道,我们期待读者不仅更加了解全球能源的现况,也同时思考我们除了争取更多能源之外,是不是能在消费与环保之间,做更明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