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盈
拥有奢侈品,就等于拥有奢侈吗?人手一件的奢侈品,还算是奢侈吗?为什么金钱能够买到奢侈品,却永远买不到奢侈?BAZAAR编辑为您提供最独家的时尚观察。
33岁的沈燕飞被世界500强公司从洛杉矶总部调派北京办事处,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
的首席代表。沈燕飞对于这个离家多年的祖国抱有许多好奇和幻想:这个世界上惟一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现在怎样?在那个比洛杉矶大10倍的都市里,女人们又是怎样穿着打扮?
去公司就职的第一天,沈燕飞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尽管一切都是最新款,却显得低调朴素。燕飞不想因为过于张扬的着装而令同事们对她产生对立感,她希望能够尽快融入团队中。
可是一踏进公司的大门,燕飞就知道自己错了:前台的两位小姐都穿着颜色鲜艳、款式别致的套装,一位脖子上挂着一串坠有Dior字样的项链,而另一位的耳钉,隔着5米远,燕飞都能清晰地看到那著名的双C标志。从前台到自己的办公室,这短短的一路上,燕飞看到的每张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款她能够叫得出名字的手袋。
在最后一张桌子前,她停了下来:桌面上放着Louis Vuitton的最新款手袋,在纽约第5大道的专卖店里,它标价3000美元。燕飞吸了一口气,说道:“这手袋⋯⋯真漂亮,是最新款的吧?”那个年龄不会超过25岁的女孩子,眨了眨明亮的眼睛,回答:“是啊!花了我3个月的薪水呢!可是,作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点慰劳,真值得!”
坐在首席代表的单间办公室内,燕飞第一次不能集中精神处理面前的文件,她默默地问自己:我到底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人手一件奢侈品
和燕飞发出同样疑问的,还有来自欧美的奢侈品商们,只不过,与燕飞的茫然甚至还带一点失落相比,奢侈品商们的语气里充满了得意的惊喜。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经济上获得了一连串的飞速发展,且不说它在未来世界经济蓝图上将会占有的重要地位,单是在这个巨大的人口基数上可能形成的市场,就足以令在欧美面对日益饱和的市场而惨淡经营了多年的奢侈品商们乐开怀。
卡地亚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卡索诺奇先生就曾这样说:“别忘了,即使是像哈尔滨和青岛这样的中等城市,人口也比瑞士多。所以,即使这些城市中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口比例很小也不成问题。市场的规模依旧可观。”
根据调查,中国目前大约有1%的人口有足够的收入购买高档奢侈品,乘以中国的人口基数,这意味着一个高于1300万名顾客的奢侈品市场。对于任何以“金字塔顶端的小众阶层”为市场目标的品牌来说,这个数字都具有所罗门王宝藏般的吸引力。
而事实上,中国人对于奢侈品消费的反应,比最大胆的商人所预想的更为乐观:涌向精品店的人流中除了那些真正先富起来的“新贵”们,更多的是宁可勒紧肚皮也要把薪水和存款换成金字招牌戴在身上的白领们。
上海一家媒体曾对江浙沪3地1289名网民进行了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愿意自掏腰包购买奢侈品,56.7%的受访者为此曾有过特意积蓄一段时间的经历,而所有受访者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达到了人均22062.8元。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统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并且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
标价从5000元到20000元的名牌一件又一件地被人买走,一个又一个名震世界的奢侈品牌走进了中国。LV在中国已经有13间专卖店,其中包括一间位于上海的旗舰店;卡地亚从2004年9月起,在中国以每月一间的速度开张新店;Prada已有6家店,正计划再开6家;而Armani则宣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将在中国开设30间专卖店。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搂内,名牌手袋在白领女性手中几乎像公司制服一样普及:Hermes的丝巾、Tiffany的首饰、Chanel的外套、Prada的裙子、LV的手袋、Tod’s的高跟鞋,这是她们最热衷讨论并渴望拥有的事物,尽管这其中的任何一样,都可能需要她们节衣缩食几个月。
人手一件奢侈品的时代,正在都市最渴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内全面降临。
◎Accessible luxury:奢侈品真的会大众化吗
在奢侈品的世界内,中国并非“一枝独秀”的奇葩,相对于整个亚洲的奢侈品消费,令人垂涎的大陆市场最多可以算是“后起之秀”。
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日本人对于奢侈品的追捧狂热得不带一点理智。2004年,Chanel在银座开设旗舰店,闻风而来想要抢购店内新品的顾客围着专卖店足足排了一圈,有闲人在旁观察,发现几乎人人手中都挽着一款昂贵的名牌手袋,Chanel当然占掉一半,其余的则是Prada、LV、Dior、Gucci等各有千秋,光是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Hermes Kelly手袋就有6个之多!
在香港,中环、尖沙咀、铜锣湾等几个著名购物区,十步之内,必有名店。走在街上,时时可见手提标有名牌logo购物纸袋的行人匆匆而过,就连星期日拥挤在银行区内放假的菲佣,10个有3个手上也挽着一只10米之外也可认出品牌的手袋,虽然大多是女主人淘汰的旧货,但毕竟也曾经是专卖店橱窗内亮闪闪的招牌款式。
最令人难忘的“名牌遭遇”是在2004年底的东南亚海啸期间,CNN每隔半小时便播放一段提示大家关注海啸新闻报道的片花广告,涛天巨浪和狼藉废墟中,一位无家可归的泰国妇女手臂上,赫然挎着一只最新款的LV帆布手袋,在香港置地广场内,标价26000元港币。
无孔不入至此,固然令我们看到了奢侈品商成功的市场营销手段,但疑问也随之而起:人手一件的奢侈品还是奢侈品吗?
对于奢侈品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质疑。
马来西亚版BAZAAR主编Natasha Kraal在一篇名为《奢侈人生(Luxe for Life)》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奢侈品,曾经是用来区分富有阶层与普罗大众的特殊标志。但是,在这个人人都能负担得起一只Gucci手袋(无论你是用三分之一的薪水还是三个月的薪水)的时代,它的社会角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模糊。”
Kraal女士将这种“人手一件”的奢侈品称为“accessible luxury”,即“容易接受的奢侈品”,虽非触手可及,但原本应该高高在上、与众不同的奢侈趣味却已经大大减色了。
那么,奢侈品是否真的会在一个民生普遍富庶的社会里成为制服般的必需品呢?奢侈消费主义是否真的会终结于大众时代呢?
◎Discreet luxury:金钱买不到的奢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Kraal在她的文章中继续写道:“事实上,任何标注了价格并被放到橱窗里的奢侈品,都只是一层‘人工的外壳’,是奢侈的皮毛。真正的奢侈,取决于你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你花了几万元或者几百元所买回来的奢侈品。”
什么是奢侈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呢?
那是一幢矗立在几公顷的绿树丛荫中的房屋,一个在威尼斯或者吴哥窟度过的周末,一堂由手工艺人传授的玻璃吹制课程,或者只是简简单单地在咖啡里多洒上一勺肉桂粉。这些生活中的小情趣,可能价值昂贵,也可能不费分文,但最关键的是,它们不具备任何金光闪闪的著名logo,它们不能将金钱的价值具体而微的符号化,它们无法令你的投资在大众面前得到一目了然的炫耀和艳羡。
如果这还不能令你理解奢侈,那么,让我们再换一个词:品位。你当然可以一掷千金地买下那个最新款的Chanel手袋,但是,你是否也能买到相关的品位呢?你的时装是否与手袋协调?你的鞋子是否能衬托它的款式?最关键的是,你的神情、你的举止、你的气质是否具有Chanel般的优雅?
你是一个真正在举手投足间拥有了奢侈品位的人,还是一个用一身accessible luxury装点起来的logo崇拜者?
用品位来界定奢侈,不但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奢侈品的地位始终保持在那个崇尚艺术、灵感、历史和精致手工的阶层内,甚至还能够在同样的金钱与地位面前,区分出真正的贵族和贫乏的暴发户。
怎样才能具有真正奢侈的品位呢?
在这个大众品牌都开始在时装上钉珠嵌宝、并聘请最著名的女星和超模为品牌代言时,真正的奢侈品牌却不约而同地反其道而行之,对于那些渴望用豪华和璀璨堆砌出奢侈的现象,致以成人童心式的幽默反讽。业界称为“discreet luxury”。
Discreet luxury,字面意思是“谨慎的奢侈”,但在奢侈品大师的巧思妙想中,却演变为玩世不恭的随意和轻松。他们将一件尼龙面子的运动外套加上开司米羊绒的衬里和貂皮镶边,又或者是在一只大大的Prada手袋上缀一个趣致可爱的机器人,将最便宜的与最昂贵的组合,将最平凡的与最独特的混搭。在品位的驾驭下,奢侈是欣赏,是游戏,是一种不需要特意宣扬但却无处不在的态度,而不是沉重、疯狂、逼上梁山似的顶礼膜拜。
奢侈与奢侈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镶有20克拉钻石的LV吊坠,价值连城,却松松地用一根皮绳拴住,而后者是Gap推出的新款凉拖,鞋面上钉满施华洛世奇的人造水晶,50米外都耀人耳目,但始终,它是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