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媒体精华 > 正文
知名主持人曾子墨:阅读享乐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6:13 名仕
知名主持人曾子墨:阅读享乐者(图)
知名主持人曾子墨

  作为凤凰卫视的新派主持人,曾子墨以智慧的头脑、犀利的视点、冷峻干练的外表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当我们试图从她的阅读中寻找其思维纬度中的“硬派”因子时,却发现了她的另一个世界—一种充满情趣的阅读生活。

  从华尔街银行投资家到凤凰卫视主持人,曾的阅读世界正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纷繁庞杂。事实上当她在逐本列举自己的书目时,任何人都难以串联出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从言情小说到藏传佛教,从人物传记到历史书籍,其中的跨越就好似“二段跳”,一如她的职业变化。而她自己却说:我只是把阅读视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漫无目的的享乐者

  在曾的童年记忆里,书是最深刻的印象。父母都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家里的书自然也是汗牛充栋。和其他孩子一样,格林、安徒生童话是她的最爱,豌豆公主的故事直到现在她还记得,但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她常常从书架上挑自己感兴趣的书看,小学6年级的时候就读完了《简爱》,她说那是她最喜欢的一部小说,里面那种最真最美的情感特质到现在还深深吸引着她。

  到了人大附中,她开始看琼瑶,尤其喜欢那篇《我是一片云》,曾笑言道,“作为70一代,我觉得没有哪个女孩没有受过琼瑶小说的‘毒害’,她是我们情感教程的启蒙老师。”那时,她还喜欢读巴金的小说和曹禺的剧本,而当时刚刚兴起的“知青文学”、“伤痕文学”她也非常感兴趣,比如梁晓声的《雪城》,后来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她曾与梁晓声说起此事,但物是人非,这段经历已是青春的一段记忆。

  曾的阅读从来都是凭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小时候她就不喜欢四大名著,理由是里面找不到吸引自己的东西,而他的家人在读书上也从不给她任何指点或限制,这与她的家庭教育有关,她的妈妈从小就教育她:作女孩子一定要独立,要有独立的收入、独立的工作,而不是要成为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男人的附庸。

  在美国读书和工作的那两年,曾的阅读生活几乎是空白的,虽然学校开设了文学课,但诸如尼采这样的英文版哲学著作,让她丝毫提不起阅读的劲头。她开始看张爱玲的小说,里面淡淡而细腻的忧伤让她着迷。那时的她难以融入学校里白人组织的各种社团,因此张的小说也是她寂寞生活的一种呼应。

  毕业后曾进入摩根士丹利做公司兼并的工作,参与了全世界最大的5个合并项目之一的英国石油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的合并。这样的生活精彩而刺激,但享受生活的乐趣却在一大堆数据和评估报告中彻底淹没了。曾考虑离开,但犹豫不决,在香港到新加坡的飞机上她看了棉棉写的小说《糖》,故事本身并不吸引她,但打动她的却是作者面对生活的态度——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遵从别人的意愿,这促使她下了最后的决定:离开摩根。

  重新建立的趣味

  到了凤凰卫视之后,香港轻松自由的文化氛围、没有语言障碍的阅读环境让曾大开眼界,这时的她开始变换自己的阅读口味从小说跳到了各类人物传记和历史书籍,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的传记、描写反右倾斗争的《禅机》,还有各种战争史,在这样的阅读中,曾开始不自觉地用记者的视点来关注和研究问题,但她仍然觉得这是她享受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工作的一部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工作而读书就不是享受了。”但这种阅读兴趣确实对她的犀利冷峻的硬派主持风格有所影响,这在她现在主持的《世纪大讲堂》电视栏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采访《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的作者袁伟时时,曾就他书中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保证”的思想,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比如既然有自由民主的制度作为国家兴衰保证的前提,那怎么看待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因为当时他们的国家制度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民主;把自由民主写进宪章的英国,为什么在今天又没落了等等。

  现在,她正在看的是一本畅销书—《非常道》,作者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名人说过的话整理成册,里面有一段话让曾觉得非常精彩:“在一个专制制度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骗子,一种是哑巴,而5%的骗子统治着95%的哑巴。”在这本书里诸如此类的精辟语言让曾感受到的是中国历史的另一种风貌。

  前些天刚看完的《希拉里传》也让她感慨颇多,“她是一个很能干,很坚韧的女人。她身上有很多我欣赏的东西,比如对事业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尤其是她那段对婚姻的描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从恋爱到现在,她和克林顿仍然有很多共同语言,这对他们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从这段话里我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感情已不仅仅是爱情或者亲情那么简单,他们在生活中已经互为彼此了。这才是一生一世互相为伴的感情状态。”

  现在的曾没有太多时间逛书店,她买书一般都是通过网络,并在网上买了许多关于西藏的书,那里的地理文化历史宗教对她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那是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神秘而又纯净,我觉得那里人的精神追求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所普遍缺乏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