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网,看到了一篇名为《一名女教师对梦想中国的评价》的奇文,流传于各大门户网站与论坛之间。看完之后,真的有点哑然失笑。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今年(5月14日)也参加了《梦想中国》在上海的海选,虽然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是我丝毫没有感到遗憾。
因为我觉得这只是一次参与,并不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再看这篇文章,满篇都是在上纲上线,对《梦想中国》评委的言行咬牙切齿,如丧考妣。我在想:这篇奇文真的出自一个“女教师”之手吗?又有哪个“女教师”对这样一个娱乐大众的选秀栏目有如此之恨,恨到了要用文革语言来谩骂呢?
在《梦想中国》专区的讨论版上,这篇文章在相隔很短的时间内先后被发到了各个海选城市的专版上,尽管是用的不同的ID,但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都是一人所为。在新浪等各个网站上,只要有梦想中国的话题,就能看到这个帖子,我刻意看了一下这个署名“女教师”的发帖时间和不同的几十个名字,简直就是全天候上网狂贴,24小时不睡觉,哪个所谓的“女教师”不用上课,专职匿名发帖?用不同的网名,就要重新注册,你累不累啊?问题是:你这样累目的是什么?
把娱乐问题政治化,这是很多人惯用的手段,我不明白,一个本来就是使老百姓快乐的节目,却硬要给它加上那么多的精神枷锁,仿佛一切娱乐活动都要承担起教化民众,引导时代潮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里,这位“女教师”先从“怎样做人”谈起,向网民们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历史上英雄豪杰和人中渣滓们的事迹,再将评委们的玩笑话语翻出来进行大批判。殊不知,这只是一个面向全民的娱乐活动,评委们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给选手打分,要是那样的话,请去看青年歌手大奖赛好了!尽管在海选的过程中,评委是开了几句玩笑话,但是这只是他们的个人观点而已,除了不能去北京的现场,好象也没有其他能够影响选手命运的后果,就好像去K歌房唱歌,同伴们开玩笑说你发出的是噪音一样。
如果换作是一个专业性的音乐比赛现场,评委们用这样的语言评价选手,无疑会使选手的自尊心降低到极点,因为他们吃的就是这行饭,评委们的态度直接影响选手今后的发展道路。而《梦想中国》这样一个全民选秀的活动,玩的就是轻松和搞笑,靠的就是这个来提高收视率,评委和选手之间的互动肯定和《新闻会客厅》、《艺术人生》这样的谈话性栏目不一样,评委哪怕就是当着选手的面捂住耳朵,说选手唱得如何不堪,那都是他的个人观点加娱乐互动的需求。
自从2005年“超女”在中国内地兴起后,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平民选秀如火如荼的出现了。于是乎,平民偶像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大量被生产出来,平民话语权的释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于是,就出现了“民众可以对话精英,而精英不得批驳民众,只能老老实实当听众“现象,而我们民族的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劣根性是推动这种现象到极致的精神动力。
“女教师”在文中批判《梦想中国》的评委是不懂装懂,请问,做这样的一个比赛的评委,什么叫“懂”和“不懂”呢,平心而论,让他们去做青歌赛和其他专业性音乐比赛的评委,他们中有人可能还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他们没有那么高的造诣。但是他们作为娱乐圈和电视业中的知名人士,作为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使海选变得好玩好看,他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女教师”的这篇文章,以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态度指责“梦想中国”,作为一名落选的选手,我觉得她这样做,根本就是在背离了娱乐节目的性质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以她的观点来看,中国内地百分之九十九的娱乐节目都应该被关闭整改,因为大部分节目都有拿人开心的内容。我不知道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但我可以肯定,这完全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甚至可能是某一个利益集团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进行的网络博弈!
这个所谓的“女教师”的帖子,坏了我们绝大多数落榜选手形象。我们只是参与,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不怕接受任何评判。
忠告一下化名的“女教师”,你有这个时间还不如重新去看一下重庆现场的录相,告诉大家那个残疾人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请媒体去采访本人,告知天下不就行了?现场调侃既使有,也不能因为选手是残疾人就另眼看待。娱乐节目,人人平等。
如果像你所称:“仅是在家里经过客厅时偶然看到这个节目”,你就能连续十多天不上班,不教书,不睡觉,不吃饭,疯狂上网,更换不同的名字发帖,请问:有这样的人么?真让我怀疑你是个什么女老师了?一个旁观者,是不会付出如此代价的。
你太低估了人们的智商了,可笑至极。以后再想做什么匿名的事儿,请别沾污了中国女教师的形象。该干嘛干嘛去!
事件回顾——
《一名女教师对梦想中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