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媒体活动 > 2006 CCTV《梦想中国》 > 正文
西安日报:“秀时代”释放情感表达个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0:31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眼下,选秀活动充斥着电视荧屏,也占据了受众大量的休闲时光。“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各种电视选秀节目纷纷闪亮登场。林林总总的选秀活动在炮制希望之星,在助人圆梦,在充实大众的娱乐生活,也在聚敛财富。

  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秀时代”,或许也不过分。会唱不会唱的都“唱得响亮”;长得帅长得丑的都“我型我秀”;任何一个秀出自己的选手都有大把“粉丝”在狂
热追捧。这样的景象让保守的人难以接受,让前卫的人大呼过瘾。作为一种娱乐手段,“选秀热”承载着欢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选秀热”带来思考。面对愈演愈烈的选秀狂潮,应该如何对其定位?怎样看待选秀活动对大众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生杨建科与本报记者就“选秀热”展开了一场对话。

  选秀:大众情感的一种释放和满足

  记者:选秀活动在择优汰劣的同时大多受市场逻辑的控制,贴着消费主义的标签。电视选秀追求的是节目的收视率,始终采取商业方式来运作,少了一些文化味儿。那么,这些总打着“文化”牌的选秀活动该如何定位?

  杨建科:不可否认,选秀活动的火爆和它引起的热潮是一种文化现象,符合广义文化的内涵。通俗地讲,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和传播的一切事物。但像“选秀热”这样的文化现象,并未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也无法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还没有成为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主流文化。可以将选秀看作是一种亚文化形态,一种大众亚文化,因为这些选秀活动事实上为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和推崇。

  “选秀热”以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出现,是对传统的选美文化和价值观的颠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般大众“可望不可及”心理情感的一种释放和满足,因此,能立刻就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形成追捧热潮。它是传统选美文化世俗化和文化价值日益多元化的结果,作为一类成功崛起的大众文化,虽然少了几分深刻,但能在娱乐中为更多的人带来享受和放松,就应该得到宽容和接受。

  短信投票:行走在表达个体意愿与商家敛财的边缘

  记者:短信投票在电视选秀节目中的作用被无限放大,甚至可以决定选手的去留命运。一方面,为大众参与提供了渠道,能选出自己喜欢的偶像;另一方面,为主办方聚敛财富提供了途径。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大众究竟是释放了自己的主动性,还是被动陷入商业化运作的漩涡?是参与者个体权利的放大,还是其个体权利的萎缩?

  杨建科:这个问题的提法是一个“两难选择”。在我看来,短信投票对于大众的参与而言有相当积极的意义,短信投票等参与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好、更多和更广泛参与节目的平台,使尽可能多的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成本也比较低,从结果上看,也能更好地体现大众的意愿,有相当的代表性。

  任何个体都有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自由,短信参与为大众行使这种自由提供了可能,从这一点来说,为个体权利的实现营造了更为宽泛的空间。但是,电视选秀毕竟有市场的因素在左右,不否认主办方也有纯粹为了聚敛财富而扩展短信参与进行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在鼓励健康积极的选秀娱乐节目的同时坚持正确引导和积极规范,使这种形式更好发挥其优势。

  “秀出自己”:商品化社会助燃张扬个性的渴望

  记者:越来越多的选秀活动助长了一些人“一夜成名”的渴望膨胀,所以,受到不少谴责和批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借助这样的途径达到功利的目的,是无可厚非,还是值得大棒呵杀?

  杨建科:从社会学的商品社会理论看,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大生产和高消费的交替循环时代,与之相伴,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也都发生了日益世俗化的转变。现代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转变成为一个价值多元化、大众化的世俗社会。传统社会中不能成为商品的东西,现在可以被商品化。

  选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化的社会现象,当做一种拟商品被大众消费。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美女、明星的标准和价值评价很苛刻,普通大众可望不可及,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并投身其中,因此这里有一种情结,想“秀”出自己,想成为明星。恰好,日益商品化的世俗社会打破了传统社会坚守的价值标准,可以实现人们的这种需求,大众的激情参与恰恰就是这种无法实现愿望的实现和释放。于是,选秀活动成了一种拟商品,大众的热捧是对这种拟商品的消费,已经超越了选秀参与者本身的资源禀赋的优越与否。这是人对其本能需求的表达,无可厚非,也是“选秀热”背后的社会原因。

  “选秀热”反映了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少年渴望独立以及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增强等普遍心态。但能够借助选秀活动的途径达到成功目的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与对选秀活动趋之若鹜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反差。选秀活动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浮躁风气,很多青少年怀揣“明星梦”,希望走捷径一夜成名。这种现象也让人担忧。对一夜成名

神话的向往和追求,会影响青少年对自身的客观评价和定位,对成功有着急功近利的渴望和幻想,一味沉溺于成名幻想中,对其今后发展不利。

  体验竞争:在得失过程中享受与成长

  记者:选秀不仅展现着美,也展现着丑,越来越多的另类更是大行其道。非专业性和娱乐倾向明显的选秀活动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参与竞争,应该有什么样的胜负观?

  杨建科:社会学上的竞争,是指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能够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竞争是以不同利益群体(个人)的存在和目标物的稀缺为前提的。这种目标物可能是财富、权力、名誉以及爱情等。市场经济就是这种价值的充分体现。竞争是人的积极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竞争的形成条件包括:第一,追求同一目标。第二,独占同一目标。参与竞争者都希望独自占有这一目标物,而不是共享,即竞争具有排他性。第三,目标的稀缺性。这种被争夺目标是稀缺的,即一方对它的占有就意味着其他参与者对它的占有机会的丧失。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社会永远存在着竞争,从考场竞争到体育竞赛,从经济竞争到政治、文化、科技竞争,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竞争在我们的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的社会因竞争而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因竞争才不断演化与进步。

  广义地来说,选秀是一种竞争。从结果上看,毕竟是少数人会成功,对竞争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要体验竞争过程的参与和投入,对结果不必太看重,不可执着于对胜的追求和对败的逃避,应该轻松参加比赛,理智对待输赢。

  相关链接:2006梦想中国专题  梦想中国精彩视频  梦想中国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