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伊人风尚榜感动女人之杨金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11:29 新浪女性

伊人风尚榜感动女人之杨金花

  2005年1月15日,在中国妇女报主办的2004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评选揭榜典礼上,湖北省黄冈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杨金花曾获2004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提名奖。去年10月,2005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评选及第三届中国经济女性发展论坛活动正式启动后,杨金花曾表示参评,并出席将于今年2月举行的揭榜典礼暨第三届中国经济女性发展论坛。11月21日下午,当组委会工作人员按照约定再次致电福利院时,方得知杨金花已于两天前因脑溢血突然去世,时年52岁。

  自1992年担任黄冈市社会福利院院长以来,杨金花带领工作人员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巧动脑筋、积极引资,13年来,她不仅用真情、真心和真爱谱写了一曲人间爱的颂歌,还将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福利院扩建到1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由5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将一个全省市州最落后的三级福利院建成为一级福利院。

  在2005年3月和8月,杨金花还分别当选中国十大女杰、中国十大母亲。

  杨金花是一位极富爱心而又坚强的女性,1953年出生于黄冈市黄州区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就有“当白衣天使”的梦想。护士学校毕业后,在黄冈地区精神病

医院从勤杂工干到护士长。1988年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只身远赴鄂东最偏远的黄梅县,自费创办精神病医院,先后治疗精神病患者达3000多人,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1992年,正当她个人事业发展处于高峰时,她毅然放弃了当老板的机会,服从组织安排,挑起了黄冈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的重担。

  杨金花经常说:“对待孤残儿童,我们要像父母;对待孤寡老人,我们要像儿女;对待福利事业,我们要当公仆”。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主妇,杨金花操持着一大家子人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在为吃喝拉撒、采买购物、上学就医而忙碌。同时,她又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要为生计操心、为家人过上好日子奔波、为家的兴旺而殚精竭虑,4年里,她骑破了8辆自行车,但她为孩子和老人们奔波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歇过,她永远有跑不完的路、做不完的事、想不尽的问题。因为这里就是她的家。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说,杨院长是累倒的。

  杨金花率先在全国同行业推行了“家庭寄养制”,让黄冈市社会福利院几百名孤残儿童都寄养在充满爱心的家庭。2002年,她的成功经验在全国社会福利“家庭寄养”模式专家研讨会上交流,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她博大的母爱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被美国儿童希望慈善组织誉为“中国孤残儿童的伟大妈妈”。

  1992年,杨金花上任时,福利院全院36名干部职工、44个孤寡老人、孤残儿童,每月的拨款只有5500,可以说是“揭不开锅”当时正值修建团黄公路,福利院的房子被拆除了,全院老少只能住在自搭的草棚里。她带头把没有地方住的孩子领回自己的家中。为解决当时的窘境,杨金花拿出多年的积蓄,又东挪西借,私人捐出10万元用于福利院的运转。为给收养对象建起家园,金花瞒着丈夫从银行取出5万元的私人存款,接着又将私人房产作担保,跑遍了黄州城大大小小的银行营业部为单位贷款。好不容易贷来50多万元,为节省基建建设成本,她凭一腔真诚,联系到驻扎在黄冈的舟桥部队官兵开展军民共建,创造了6万元建一栋两层楼房的奇迹……杨金花得知道路扩建要占用楼房,她马上联系了一家企业,将小二楼出售。两层小楼一变卖,福利院获得收入50万元,濒临倒闭的福利院重现生机。

  1994年,杨金花听说卖

福利彩票有一定的收入,她同湖北省福彩中心多次联系后,争取到了政策,3年销售了100多万元的福利奖券,创收30多万元。1995年,福利院利用职工集资以及卖福利彩票的创收,一栋5层高的寄养中心破土动工。1996年,孩子们高兴地搬入新居。

  熟悉杨金花的人不仅被她所具有的大恩大德、大慈大悲的悲天悯人的胸怀所感动,还称赞她是一个大能人,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能人。1996年底,她又酝酿筹备“孤残儿童收养中心”。她争取了社会福利资金50万元,“巧”动脑筋,将即将落成的楼房临街的铺面抵给工程队,让他们创办经济实体或出租,以抵扣福利院所欠的工程款,工程款抵完后,福利院再将铺面收回。用这样的办法,一座5层高的“孤残儿童收养中心”又在杨金花的手中诞生了。她通过民政部收养中心取得了“涉外送养项目”,争取到了100多万元的捐赠款,这些捐赠款对孩子们的生活改善、生活设备的添置以及生活环境的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福利院先后有800多孩子被送养到了美国、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等13个国家和我国中部各省。

  1999年,杨金花又通过政府解决了50万元,她用其中的32万元征收了福利院旁边的菜地和坟地4亩多土地,又利用接受社会捐赠的部分资金并仍然沿用抵租临街铺面的办法建起了一栋7层高、价值80万元的“家庭寄养中心”。2001年,孩子和老人们迁进新居。就这样,在杨金花“永不满足”的追求下,福利院一步步走过来,像滚雪球般发展壮大,彻底改变了收养对象和80多名干部职工的生活环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