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实录:“穿PRADA的女王” 洪晃解密时尚圈(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0:58 新浪伊人风采
2007年2月27日,《穿普拉达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正式在中国公映。影片向公众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却又充满无限吸引力的时尚圈,被公众评为“杀手级的题材”。风光无限的时尚圈与华服美食的派对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辛酸秘密?在光鲜的外表下,时尚女主编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时尚生活? 2007年3月,新浪女性频道将陆续邀请《时尚cosmo》主编徐巍(blog)、《时尚先生》主编王锋、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blog)、《ELLE》编辑总监晓雪(blog)、《风尚志》主编王月心参与讨论,其中徐巍、王锋、王月心三位嘉宾将陆续做客新浪聊天室,为你全方位解析中国时尚圈。 2007年3月5日,新浪女性频道独家对话洪晃(blog),以下为精彩实录。 请问你是否看过《穿PRADA的女王》这部电影或《穿PRADA的女王》这部电影? 书和电影都看过了。记得电影是去年六月在美国上映的,首先我是Meryl Streep的粉丝,正好当时在美国,所以就匆匆忙忙赶到电影院看了这个电影。还有就是这个电影说得是我们行当中的事情,再有就是这是个喜剧,我一直憋着想写一个电视剧,也是喜剧,讲所谓“时尚类”人装大孙子的事情,所以特别想学习一下好莱坞是怎么表现的。 觉得这部电影能反映出当今时尚圈的现状么?还是夸张? 夸张是有的,要不然就不好看了,但是我觉得总而言之还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比如这个行业里面对所有人穿着打扮的要求,这是肯定的。我经常听到做奢侈品的人跟我抱怨中国编辑不会穿,丢脸。以我看最丢人的不是不会穿,而是特别想穿,但是穿不出来。给你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现在正好在巴黎时装周,进秀场要拍队的,很无聊,我在等的时候就开始拍所有时装编辑穿的鞋: 左:德国记者的鞋 右:法国记者的鞋 左:意大利记者的鞋 右:英国记者的鞋 左:美国记者的鞋 右:中国记者的鞋 其实我们的鞋并不是不好看,但是由于时装周是需要一天乱跑,所以大家都穿平地鞋,唯独我们的记者是高跟鞋。这就让人感觉穿得不适合这个场,其实穿得是不是名牌并不重要,而是要穿的东西和场景要协调。当然你一定会问,那你穿的什么,所以我也给你准备好了: 我的鞋 在目前中国的时尚圈中,存不存在像电影中RUNWAY主编那样在时尚圈中能“呼风唤雨”的“魔头”? 中国没有。原因很简单,有三个。 第一个是我们的“时尚”是外来的,而且是嫁接过来的,没有根底。我做了一下统计,翻开大的时尚类刊物,所有关于产品的报道,100%是外国的东西,特别是奢侈品,一年十二期,就三本大的服装类刊物来说:ELLE,BAZZAR,VOGUE, 每期都至少400页左右,你不会找到任何中国产品,只有中国明星穿外国东西,用外国东西。时尚媒体是建立在一个工业基础上的,就象电影里的魔头教育她秘书有几种“蓝”的那段话所言,其背后是一个几十个亿的工业产值,我们没有时尚工业,而自己的媒体又一脉让消费者买外国东西,所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是我们的编辑水准。魔头需要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我们的编辑是以对奢侈品垂淹三尺的态度去看待奢侈品,只有欲望,没有知识,说还不听。ILOOK原来的编辑部居然有过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那个人吃一个月的方便面省钱去买个名牌包,主编就会表扬她,说这就叫入行了,这就叫爱自己的工作了。我知道以后去骂了一顿人,我特别清楚地记得我跟他们说,他们如果只是想拥有奢侈品,应该去当二奶,因为我支付不起维持他们买奢侈品的工资,他们的兴奋点应该是创作不是血拼。这话彻底得罪人。但是我坚决相信我的观点也没有错。所有请中国时尚类媒体去外面转一下的公司都知道,一定要安排血拼的时间,不然会叫的,怎么不给我们SHOPPING的时间啊?日程排得太满啦!中国的时尚类编辑可能是媒体从业人员工资最高的,所以都还买得起好东西。但是我的看法是,就是他们装扮脱贫了,文化也没脱贫。因此不可能有魔头。 第三是中国时尚类刊物的广告压力和工作态度。我们做过一个读者调查,把十几本时尚类刊物里面的文章放在一起,把任何有刊名的地方遮掩起来,让北京上海六百人猜内容是那本刊的,准确率低到5%. 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容非常类同,根本没有什么特色,这是因为大家都在做一样的软宣。而编辑又不能认真地把软宣做得更好一些,基本上是抄新闻稿,所以你可以看到大段大段各刊物相同的字。很恐怖。顺便说一声,我们做调查的时候是包括ILOOK的,这也就是我们去年斩钉截铁要改版的原因。 最后最后必须说到我们媒体的整体素质问题。我们这儿是唯一一个可以拿“红包”“车马费”的国家,所以让商家都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占版面。魔头绝对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以后会有么?你自己是(或想成为)这样的人物么? 会有,是不是我不肯定,但是我相信这个人肯定是我们集团和邵忠的现代媒体集团培养出来的,不会是进口刊物,只会是本土刊物。我和邵老板都坚信,中国自己的时尚工业马上就要起来,魔头要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而当你已经是国外刊物附属品的时候,这根本不可能达到。以前我犯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毛病——酸,人家说我是时尚人物我就皱眉头,说我是文化人我就高兴。现在我想开了,我是时尚人物,但是要做魔头我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对行业,特别是中国时尚产业的了解,所以我四月决定搬上海去住一年。在上海有无数中国设计师的小店,旁边还有非常大的工业基地,如果我们能有一个时尚工业,肯定在上海先露头。 可以说时尚圈竞争激烈,你在工作中会不会对下属很苛刻?会不会下达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你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板? 我很苛刻,而且是骂人比较狠的那种,说话太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前几年我基本上远离我们的编辑部,只要销售数字达到了我就不管别的,眼不见,心不烦。去年我又开始管编辑部,编辑和我心理上都有负担,我怕他们敢怒不敢言,然后消极怠工。他们就怕我不留面子一顿臭骂,弄得很下不来台。可是接触了一下之后发现还是满好的,而且有几个编辑水准很高,专业很好,挺高兴的。我也给我订了一个规矩,任何时候想骂人要先去喝杯凉水,后来想幼儿园老师那样有耐心地解释我为什么不满意他们的工作。任何人让我喝三杯凉水,我就请她/他走路。到现在为止已经走了两个。嘿嘿。 我们进行了一些对你下属员工的采访,你想不想知道在他们眼中你是什么样的人?在告诉你之前,你自己觉得呢,你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啊?满恶毒的嘛。我当然想知道。其实我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人员,他们大概都知道这点,我太情绪化,跟小孩似的。我觉得我和我们雇员的关系不太专业,太过于是朋友,这是我们为什么一起工作的原因,但是也是公司为什么不容易管好的原因。他们叫我“姐姐”是真心的,我相信他们就把我当成总是有不测风云的姐姐,又好玩,又恐怖。 圈外人都会觉得时尚圈华服美食、光鲜无比,是不是真的是这个样子?或者说中国的时尚圈还没有达到国外的阶段? 时尚媒体是在卖一个梦——所以必须给人华服、美食,光鲜无比的感觉。在所有奢侈品牌里面,路易威登的派对是最顶级的,而当我跟他们中国区老板CHRISTOPHER说的时候,他的回答是:“那就好,我们就是满足大家。(原文:Good, we are here to please)”.这句话已经五年了,但是我一直记得很清楚,在奢华的背后是全世界最让人喝彩的创作,和一丝不苟的服务,因为他们做到了这两点,所以他们光鲜无比。并不是因为他们会开派对。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