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摩登狂欢——谁还在百乐门跳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14:01 《淑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谁还在百乐门跳舞?(刊于《淑媛》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谁还在百乐门跳舞?

  百乐门之于上海,无异是旧上海所有繁华梦的投射,是旧上海万千风情的集合,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永远说不完的灯红酒绿。1920年到1930年代,侨居上海的外国人带来了交际舞,于是在上海这个最能接纳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里,开始出现了属于中国人的洋派舞姿,只是这舞姿里也饱含着那典雅华贵的洋气里遮不住的东方秀气。

  百乐门里的舞是规矩的斯文的,一来一往之间,,礼貌地、暧昧地、悄悄地靠拢,又轻轻地避开,是一种保持距离的亲热,倘若踩了对方的脚未免就煞了风景——这样的社交被看作是人类文明的典范,但大约不是中国人的本性,放在上海倒是可以理解的,上海人的生活,可以实际到彻底,也可以随时随地描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妆。

  千人舞厅、弹簧地板、菲律宾乐队成为彼时都会里最时髦的所在。气势恢宏的Art Deco建筑里脂香粉浓,衣裙飘飘,国际国内的名媛绅士在此流连忘返,播撒万种风情。张学良少帅来沪在此跳舞;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徐志摩是舞厅的常客;曹禺名著《日出》中的陈白露是这里的社交明星……在许多老克勒的口中,曾独领风骚的百乐门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

  1949年解放后,这个著名的百乐门大舞厅被改建成了红都电影院。到了1980年代,百乐门又恢复舞厅,在这儿演奏的老年爵士乐队一度吸引了不少人,可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只能存在于泛黄的老照片中,存在于金大班的惆怅缅怀中。

  如今百乐门里仍然有这样一群女人在跳舞。她们或许已不那么年轻,都明白岁月的涵义,她们在百乐门里寻找的既是过去的时光,也有眼下的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