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还挺烧钱的,导演亲自淘旧报纸

《大江大河》还挺烧钱的,导演亲自淘旧报纸
2019年01月05日 07:46 新京报

为还原历史,有“处女座剧组”之称的正午阳光团队实地搭建了小雷家村,村里几乎户户有人居住,甚至饭桌上的菜都“没有什么油水”,剧组给大部分演员下达了“减肥”的任务。

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新浪医美”,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大江大河》将于本周五收官,该剧在北京卫视播出后,收视率稳坐全国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电视剧第一名,豆瓣评分高达8.9,是2018年播出的电视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大河大河》由导演孔笙和黄伟联合执导,该剧所还原、营造出的时代感也成为业内标杆式的作品,日前两位导演接受媒体采访。在执导《大江大河》之初,黄伟就与孔笙达成了“一致意见”:“我们用最朴实、真实的一种表现手法去阐述这部戏。”孔笙说,拍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如果拍的不像那个年代,这个戏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据了解,《大江大河》第二部的剧本正在创作中,第二部将由黄伟独立执导。

  题材:有一种积极向上、要变化的状态

  《大江大河》的故事从1978年开始,编织出了一幅改革开放初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户、政府官员相互交织的社会网络。侯鸿亮曾经表示,这部剧展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三个不同经济形态下的三个人物,“他们像我们生活当中的涓涓细流,最后都汇集在大海中去。”

  在题材的把握上,孔笙坦言,改革开放不仅是他们这代人的回忆,也可以让年轻人多了解一点中国这些年来所经历的发展变化。在孔笙看来,尽管剧中有一些苦难,也有一些悲情的色彩,但是整体气质是向上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国家不停有新鲜事物出现,这些事让人很兴奋,“有一种积极向上、要变化的状态,这也是我们想抓住这个戏很主要的一个点。”

  《大江大河》因为人物关系线多、矛盾复杂多变,“小雷家村”线和金州厂线分别被观众戏称为“村斗”、“厂斗”。黄伟坦言,想表达的并不是一种明争暗斗或者说是尔虞我诈,“在那个时期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工厂里所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我觉得不存在斗争,实际上所有人都在为金州厂的命运做思考,只不过出发角度不同。”

王凯饰演的宋运辉。图片来自网络王凯饰演的宋运辉。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认为宋运辉的职场之路像“爽剧”,黄伟认为相比收获结果,宋运辉艰难成长的过程更为有意义,“我们是站在宋运辉角度上去亲身感受这段历史。一个年轻人从学校出来,步入社会走进工厂,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我们要表现的,至于最后让观众感觉到爽或者怎么样,这是人物成长的过程。”导演也希望借助改革先行者们的奋斗历程,对当下的年轻人有所触动、有所启发。“宋运辉的经历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意义,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坚韧不拔,是对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都可以有参照的地方。”

  风格: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戏,情感是共通的

  作为推出过《闯关东》《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琅琊榜》《欢乐颂》等行业标杆之作的制作团队,以侯鸿亮为首的“正午阳光”多年来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大江大河》将个体命运嵌入历史的车轮中,再现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们在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挣扎、觉醒与变异。很多观众提到,“正午阳光”回归正剧风果然看得更过瘾。对于导演而言,执导年代跨度大的当代题材,和古装、都市情感类作品相比,是否更得心应手?对此,孔笙表示,说到得心应手,无非是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会熟悉一些。“我们拍《欢乐颂》中很多大家都熟悉的内容,我们也会咨询一些年轻人,包括职场的小孩,和他们座谈,聊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在孔笙看来,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戏,情感总是共通的,把故事讲好,把人的情感展现真实,大家就会接受。

  《大江大河》以优美细腻的镜头语言著称,剧中也有不少没有台词但信息量丰富、感情细腻唯美的长镜头、空镜头。这种精致的镜头语言和节奏,是否会对一些普通观众形成一道“审美门槛”?对此,孔笙表示,要相信观众的审美,“现在韩剧、英剧、美剧都有很多好的作品,很多年轻人在看,在审美的高度上还是要相信多数人的。我们也不是想做高端或阳春白雪,但是希望在大众的基础上往高要求、高标准里做一点。”

  拍摄:这个戏也算是比较烧钱的戏

  《大江大河》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如何还原时代质感、营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成为两位导演最先需要面对的难题。孔笙感慨:“因为它离我们太近了,也就是40年前、30年前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些清晰的记忆,所以我们的主创人员、制片这边,都是带着一种情感,带着一种致敬的心情去拍摄。当然拍摄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因此,孔笙也感叹,拍的挺辛苦,“这个戏也算是比较烧钱的戏,因为有些场景确确实实是需要重新搭建。中国发展太快了,很多四十年前的场景都找不到了,村子是重新搭建的,整个一个工厂的大厂房里我们搭建了很多工厂里的家、工厂里的办公室、会议室。”

  除了场景,导演对道具和服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饰演宋运萍的童瑶回忆,连女演员扎头发的皮筋样式、怎么扣扣子等细节导演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孔笙对此有着坚定的看法:“我们拍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希望观众能够认可它,而如果你拍的不像或者不是那个年代,这个戏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所以我们就特别想让观众都能够回忆起那个年代的事情,还有一种亲切感。我觉得这可能比你编织一个特别的情节还要起作用,因为它会很感人。”

  黄伟在拍摄过程中还亲自淘了一些道具,像剧中1977年10月21日的报纸、寻建祥的录音机和磁带。“我和孔导用自己最真诚的那一面,用最专业的手段去阐述这部戏,相信观众应该会看到。”

  《大江大河》首次启用了变形宽银幕镜头,将画面比例从原本的16:9变成了现在的2.66:1。加宽后的画面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更好的还原年代氛围并刻画细节。“现在观众家里的电视都越来越大,对宽屏的障碍变小了。”在孔笙眼里,新的技术手段不但是创作的载体更是态度的体现——“我们采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是表达我们对这个题材和对这个戏的态度,我们是认真对待了我们所做的《大江大河》。”

  人物:人物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剧中每个人物不同阶段的形象设计都经过了细致考量,将书中的江河奔涌生动地呈现在了荧屏上。据孔笙介绍,既然《大江大河》是从1978年开始写起的剧,每一年国家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变,都应该在剧中有所体现,几个主要人物身上的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雷东宝在剧情后期要骑摩托车,杨巡到了开市场的时候,自己有一个那个年代前苏联的小拉达汽车,“这些变化会带给人物一些新的东西。包括宋运辉从青涩到成熟,一步步当科长,当处长,变化是一点点都能看到的。”

杨烁饰演的雷东宝。图片来自网络杨烁饰演的雷东宝。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变化除了依靠道具设计外,还有演员的努力。孔笙说,杨烁会随着剧情中雷东宝的人物轨迹发展,一点点把自己变胖,“最后杨烁还给自己加了一个‘小胖肚子’放在衣服里边,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胖。”

  在拍摄方式上,《大江大河》是顺着拍的,孔笙说,顺着拍的原因不是刻意的,“因为这个村庄是我们自己搭建的,它要一点点的变化,人们开始摆脱贫困,有钱了肯定要先建房子,那房子就得有变化,墙、地、路,都要有变化,所以就顺着拍。”黄伟认为搭建实景和顺拍对演员表演也大有裨益,因为“能够给演员提供一个更流畅的人物走向,他可以从故事开头顺着一直走到结尾,这里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在他心理上都能有一个很强大的支撑。”

  董子健:我和杨巡一样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人

  与宋运辉和雷东宝在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的经历不同,挑扁担卖馒头、收电线开电器城的杨巡(董子健饰),是个体经济的缩影。1980年,温州发出了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这个创新举措,让无数的个体商贩开始“走出去”,也由此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的“万元户”。《大江大河》中,杨巡从卖馒头起家开始,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投奔商海创业,踩过陷阱,也遇到过感情挫折,在生意场上一路摸爬滚打艰难前行,赤手空拳地走出一条创业路,成为个体经济中的佼佼者。

  在观众眼中,这位小货郎“精明能干腿勤快,吃苦耐劳嘴又甜”,而在董子健眼中,杨巡更是一个“晶莹剔透”的人。“我和杨巡一样,也是一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轻易认输的人。比如拍戏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困难,但是我喜欢拍戏,就从来不会认输。每个人都曾有过低落的时刻,但我们都是比较乐观的,面对困难会迎难而上。”

  摸爬滚打,绝处逢生,从卖馒头花卷到远走东北探寻生意经,再到批发电线经营电器城,杨巡的创业之路,可以说是每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创业者的缩影。董子健总结说,杨巡代表了当年大多数个体经济的形象,那种打不倒,乐观的精神是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存在的。“而且我觉得杨巡的目光是永远放在远方的,不会因为眼前的事情停下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出类拔萃的原因。”

  出道便凭借《青春派》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的董子健,可谓起点颇高。尽管在演技上已备受业内外人士的认可,但首次涉足小荧屏出演《大江大河》中杨巡一角,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电视剧和电影是有区别的,台词量和表演方式会有些不同,因为杨巡要谈生意,一场戏的台词就能盖过我一场电影的台词,所以是会有些焦虑和紧张。”令董子健感动的是,孔笙和黄伟两位导演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愿意等他,也乐意给这位“荧屏新人”更多尝试的机会,“两位导演对我特别宽容,大家都很照顾我,会让我很放松,包括烁哥也是,他会经常给我讲戏。”

  《大江大河》是一部聚焦改革开放前十年的当代题材剧目,为还原历史,有“处女座剧组”之称的正午阳光团队实地搭建了小雷家村,村里几乎户户有人居住,甚至饭桌上的菜都“没有什么油水”,剧组给大部分演员下达了“减肥”的任务。剧中,杨巡有一场焚烧假冒伪劣电器设备的重头戏,这场戏不仅是关乎杨巡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也是董子健在拍摄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场。“我没预想到火烧起来的温度可以达到那么高,剧组给我做的那个肿起来的道具手都被烤化了,包括离火更近的摄影师都在抖,但都还在坚持,所有的群演也在等着,我就想我一定要把这场戏演完。”这个为了生计做过倒爷、卖过电器,“总是被打倒、被骗,却又总是能站起来”、被董子健评为“韦小宝”式的人物,让他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直播LIVE

美图精选

每周精选

明星视频

  • 情感

  • 八卦

  • 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