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一部《我爱我家》开始把国内的室内情景喜剧推向巅峰,并且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现象级作品,演员之阵容强大、台词之讽刺幽默、故事之短小精悍成为了一代人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和青春记忆的符号。前日,BTV文艺频道同名栏目录制了《我爱我家》播出23周年特别节目,英达、杨立新、蔡明、关凌、梁天、英壮、赵明明等当年的家庭成员再次齐聚,回忆了当年拍摄时的点滴趣事,仍是笑煞众人;不过在聊到很多当年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已经离世时,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守株待兔”请葛优
如果提到《我爱我家》中最耀眼、最有戏的客串大明星,很多人立刻会想到葛优扮演的“人穷志不短,马瘦毛不长”的发明家季春生。据说,葛大爷当时一出场就因为造型太逗,演职人员一度笑场,摄像机都控制不住。直到现在,季春生一幅“生无可恋”表情的剧照又成了最受欢迎的朋友圈配图。
回忆起当年邀请葛优的过程,英达、宋丹丹还有英壮就到葛优家楼下等着,晚上12点了才等到葛优回家,“他一定以为我们那个点走了呢,我们仨一出现肯定吓他一跳。他不是不想演,也不是嫌钱少,好像当时真有事儿。我们的原则是:你有什么事儿我们替你办,办不了的我们找人替你办,反正你就得来。”英达透露,葛优那时候已经很有名气了,演了《我爱我家》后又去演了电影(《活着》、《甲方乙方》),就更火了。
英达代父领片酬
《我爱我家》中的主创当时有很多是导演英达的家人、亲戚,包括前妻宋丹丹、父亲英若诚、堂弟英壮、英宁等。节目现场,英壮就大肆爆料:英若诚来演这个剧没拿片酬。孰料这一说法被英达当场否认:“老爷子那么大腕,能让他亲自领片酬吗?那不得我替他领、替他花嘛。”此言一出,惹得现场一片哄笑。
剧中,英若诚饰演老傅的死对头老胡,而之前其实英达想让父亲来客串老郑,不过父亲当时已经和国外的一个电影剧组签约了,实在调不出档期,后来只得请张瞳老师来演这个角色。等到电影拍完了,英若诚又主动要求加盟,英达当时还发愁已经没有合适的角色了。为了父亲的这份热情,英达还临时调整了剧情,于是《我爱我家》中就有了“老郑搬走了,老胡成了新邻居”。胡学范也成为英若诚戏份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蔡明追忆金雅琴
6月23日凌晨,表演艺术家金雅琴去世。金雅琴生前参演过很多作品,其中包括《我爱我家》中的于大妈。正是基于这份几十年的缘分,金雅琴和《我爱我家》中很多演员的感情都特别好,蔡明、杨立新、英达等。英达在金雅琴去世的前四天还去探望过,“那个时候她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就这么拉着我的手不放……我跟她说,‘蔡明说过两天来看你’,金老师就一直念叨:蔡明、蔡明……”
蔡明听到这儿忍不住眼泪打转,演完《我爱我家》后,两人还合作了《闲人马大姐》,所以感情很要好。“老太太特别可爱,她听力不好,《我爱我家》剧组会定期聚餐,有一年她和英若诚坐在一起,声音特别大地跟老爷子说,‘我跟你说件事儿,别跟他们说哈’,其实所有的人都能听见……老太太视力也不好,她拿到的剧本的字都很大个儿,我们还会开玩笑,‘金老师,你这是剧本啊还是描红字帖啊’。有时候导演说再来一次,她听不到。我就会打手势,指着头,她就明白了,‘从头再来,好’。”
金雅琴、文兴宇、英若诚、张瞳以及编剧梁左……虽然人已远去,但他们留在的《我爱我家》中的生动角色已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回忆。
北京晨报记者 冯遐/文
史春阳/摄
■观察
情景喜剧风光不再
国内的情景喜剧曾经盛极一时,也曾播出过很多作品,若论现象级,公认的大概只有三部:《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以及《武林外传》。对于这三部剧缘何成为经典,剧评人李星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它们本身喜感是足够的,台词、剧情、包袱都足够有智慧和笑点,在喜剧的硬指标上是很强的;还有就是,它们都是干涉社会的,尤其是《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每一集都在说一个事儿,说一个有关痛痒的事儿。”
而《我爱我家》又是公认的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已经过去了23年,但无剧能出其右。李星文也直言,“能够和《我爱我家》并驾齐驱的大概只有《编辑部的故事》,但我个人认为即便是《编辑部的故事》也略逊一筹。因为《我爱我家》除了‘笑果’强烈之外,它是以喜剧最高级的形式——讽刺,来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强项,讽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这是它非常高级的地方,也是后来的作品都无法超越它的原因。后来的很多情景剧就是搞笑了,不是幽默。”
而能够通过幽默讽刺来针砭时弊,并完美结合剧情和人设的幕后高手就是编剧梁左。“美国的这么一个艺术形式,一上来就得到了梁左的加持,可以说本土化完成得非常迅速、非常漂亮,一出来就是一个艺术珍宝,作品的成色就摆在那,然后再加上永远的对喜剧的刚需,这个作品自然就成了。”发展至今,情景喜剧明显衰落,在李星文看来,创作环境自然要背这个锅,但梁左不在也是重要原因。
只追求明星的时代难以想象编剧主导制下拍出的精品,只看颜值的时代无法体会台词的智慧和幽默带给观众的心领神会和欣赏快感。《我爱我家》肯定是空前,但愿不是绝后。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