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步之遥!周冬雨拿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
周冬雨又在香港拿下一个影后:第23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公布得奖名单,把“最佳女演员”颁给了她。
这意味着她离“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只有一步之遥。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是风向标,近年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女演员”得主,大多稳稳地坐上了金像奖影后宝座。
而且,内地女星章子怡、赵薇、春夏在过去三年在拿下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后,马上在金像奖上分别封后。
所以,本届金像奖影后又是内地女星?
其实内地女星横扫香港电影奖项,早已是一大景观,动不动就是数年蝉联,也早已惹来不少抱怨。
不过,这笔账到底应该算到谁头上?
回顾一下近年评论学会大奖和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评选,也是两地电影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
[跟香港的男演员太强有关?]
四年后影后终于“回归”香港。
2009年金像奖上,鲍起静凭借《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最佳女主角,媒体的标题终于写出这样的标题。
此前已经连续四届由内地女星蝉联影后。
2005年,第24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章子怡(《2046》):
2006年,第25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周迅(《如果·爱》):
2007年,第26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巩俐(《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8年,第27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这样的赛果让一些香港影人不无失意。
比如吴君如2009年曾在《星星同学会》上和金像奖主席陈嘉上、甄子丹聊天时连问这是为什么呢。
甄子丹评价内地女星多为学院派,演艺基础好,而且真的很拼:
陈嘉上则宏观分析:因为合拍片有配额规定,男主角是香港的,女主角就要是内地的。
“跟香港的男演员太强有关!”
其实陈嘉上的回答也未必全面。
他只解释了为什么合拍片会启用内地女星,事实上在这些合拍片里,内地女星大多以花瓶面目存在,演技发挥的空间也并不多。
拿金像影后的章子怡、周迅、巩俐、斯琴高娃都是实打实靠演技,而不是占了合拍片政策的“便宜”,甚至说是抢了香港女星的饭碗。
反观香港女星,老将间歇性发力,中生代习惯性陪跑,新生代难以独当一面,败下阵来不是没理由的。
拉远距离看,随着近年内地更多资金涌入,合拍片的面目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过往的水土不服也在交融当中渐渐变得如胶似漆。
内地女星为什么厉害?也因为香港电影人在点拨、调教、打磨。陈可辛、王家卫、徐克、陈嘉上……都把内地女星拍得美美哒。
吴君如要怪,先得怪自家的老公“北上”太用功。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分割线]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近年屡屡把影后颁给内地女星,也是靠作品讲话。
既无敬老奖,也无鼓励奖,在电影小年里,甚至敢让影后空缺。
资料显示,评论学会大奖从1995年举办第一届开始,从未间断,近年已是香港电影金像奖风向标。
从2011年的第18届开始,除了2012年空缺,“最佳女演员”奖项与金像奖最佳女演员保持高度一致。
2011年度第18届最佳女演员:
叶德娴(《桃姐》)
进入这届三轮讨论的还包括了周迅(《龙门飞甲》)、莫文蔚(《东成西就2011》)等五人。周迅虽然已是金像奖影后,但以商业之作入围角逐,难比叶德娴众望所归。
毕竟,当年可说是《桃姐》一家独大。
这与2008年《天水围的日与夜》鲍起静到处拿奖的形势类似:
都是实力老将出马,杀出一条血路。
2012年度第19届最佳女演员:
从缺
令人诧异的是,这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决定,当届最佳女演员从缺。
看看角逐最佳电影的《车手》、《高举?爱》、《我老婆唔夠秤2之我老公唔生性》、《高海拔之恋II》、《寒战》等片,评审认为2012年香港电影给予女演员发挥的空间有限。
而在第32届金像奖提名名单里,参与影后角逐的作品也比较弱:周迅有两部入围(《大魔术师》、《听风者》),也都是商业之作。同时提名的还有郑秀文(《高海拔之恋》)、江若琳(《高举爱》)。
金像奖影后是杨千嬅(《春娇与志明》):
实际上,评论学会大奖在2010年已经给她颁过最佳女演员(《抱抱俏佳人》):
当时还说她摆脱了从前的傻大姐形象。但在评审看来,她在《春娇与志明》里的表演,未必更有突破,所以宁缺毋滥。
2013年度第20届最佳女演员:
章子怡(《一代宗师》)
这届是《一代宗师》与《毒战》之间的较量。
在最佳女演员方面,与“宫二”章子怡竞争的是鲍起静(《僵尸》),以及常年有提名的郑秀文(《盲探》)、舒淇(《西游降魔篇》),仍然陪跑。
《一代宗师》为章子怡几乎拿尽华语电影奖项的最佳女演员,在评论学会大奖上也不例外。
得奖理由说,“章子怡将年少气盛的傲、戴孝女子的哀、清理门户的狠、无法回头的愁,一一入乎内心,形诸颜色。”
这是赢得漂亮的一仗。
章子怡当然不忘在多个场合感激王家卫的调教。张曼玉之后,恐怕她是王家卫最用心的一位演员。
2014年度第21届最佳女演员:
赵薇(《亲爱的》)
在这届最佳女演员的评选中,评审认为赵薇准确演绎农村妇女的神态与方言,演技朴实无华。
因此力压《窃听风云3》的周迅与叶璇、《雏妓》的蔡卓妍等人。
评审还认为,赵薇摆脱了多年来在银幕上或活泼跳脱或情深款款的玉女形象,浑身散发着银幕上前所未见的母亲气质,单纯却又复杂,极具感染力。
看来香港观众对于《还珠格格》和《天下无双》里的赵薇记忆犹新。
在金像奖舞台上,赵薇同样封后:
不过对手换了吴君如(《金鸡SSS》)、汤唯(《黄金时代》)、周迅(《撒娇女人最好命》)、蔡卓妍(《雏妓》)。
真让人感叹:
吴君如《金鸡》系列演了这么多年还那么疯癫!
汤唯演什么都能入围!
以及周迅这些年接的都是些什么片子?!
赵薇在“影帝影后制造机”陈可辛的打磨下胜出,又成了必然。
2015年度第22届最佳女演员:
春夏(《踏血寻梅》)
这一届春夏的胜出并不容易。
因为对手包括了多个影后级人马:杨千嬅(《五个小孩的校长》)、李心洁(《念念》)、张艾嘉(《华丽上班族》)、金燕玲(《踏血寻梅》)。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她是一张白纸。
得奖理由说到她身影柔薄、个性倔强、口音不纯,把无常生命演绎出丰富层次和动人光彩。
如果说近些年香港导演越来越玩得转合拍大片,《踏血寻梅》则把镜头对准香港底层景观。
与当年秦海璐(《榴莲飘飘》)、周迅(《香港有个好莱坞》)的北妹角色相似,内地女星在这类题材中的演绎仍是胜人一筹。
2016年度第23届最佳女演员:
周冬雨(《七月与安生》)
金马影后之后,周冬雨以《七月与安生》再下一城。
得奖理由称,“安生不安于室的人生,在弱不禁风身影的演绎下,发放处率直情感和跳脱个性,是演员角色的美丽时刻。”
与她分享过金马影后的马思纯票数位居其后。
依往届风向标的趋势,今年的金像奖上,周冬雨必有斩获。
说起陈可辛对于黄晓明(《中国合伙人》)、赵薇(《亲爱的》)、周冬雨、马思纯(监制《七月与安生》)等内地明星的量身度造与精心调教,又是另外一部心血史了。
想想当年吴君如的埋怨,为什么影后又是内地的,倒不如想想:我老公好厉害!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