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主任、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经理 陈淑华 先进事迹报告:
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
在我们青岛,只要您提起爱心大姐,总会听到真诚的夸奖。您会问:一支由26名妇女和1万多名下岗失业女工组成的“娘子军”哪有这么大的“魅力”,是爱心和优质服务让我们拥有了信赖和荣誉。我们爱心大姐服务社是1997年由青岛市妇联创办的,最初只有8平方米、1名工作人员,今天已经发展成为青岛市家政服务的龙头企业,拥有600多平米的办公场地、1个家政服务培训学校、1个女子就业市场、3个服务员输送基地,为6万多户家庭提供了优质、满意的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2002年,青岛市评选知名服务品牌,“爱心大姐”与海尔集团一起,成为全市的六大服务品牌之一。
作为服务社的带头人,我把服务社当成自己的家,把下岗女工当作自己的亲姐妹,把带头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99年,是服务社迅速发展的一年,当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分社的筹建中时,对我的工作给予极大理解和支持的丈夫患了癌症。接到诊断书的那一刻,我的心像刀割般的疼,坐在医院的石凳上哭了很久。望着被病痛折磨的丈夫,我真想日夜陪伴在他身边,守着他,照顾他。但是,那段时间实在太忙了,丈夫到外地治病,我只能安排亲戚照料,天天打电话问候。丈夫第二次在外地治病时不幸去世了,我捧着丈夫的骨灰回到青岛,第二天正是我们黄岛分社成立的日子,我忍着悲痛为下岗女工讲述“如何做爱心大姐”。
服务社副经理张秀芳是我们从下岗女工中聘用的第一名工作人员。由于和下岗姐妹有着同样的经历,秀芳从进服务社那天起,就把下岗失业姐妹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她的小本子上写满了每位服务员的家庭情况。只要有用户,不管多晚她都立即联系,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到用户家中进行质量回访。她就像一团火,温暖了下岗女工的心。秀芳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她的故事还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进行了播放。
服务员王文乐负责照顾一位身患脑血管病、卧床不起的八旬老人。在这之前,五、六个服务员都因为“活太累、老人太难伺候”不干了。王文乐一进家门,马上帮老人擦洗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老人不能正常进食,她就把饭菜、水果和营养品打碎,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往老人嘴里喂。为了防止老人生褥疮,她每天为老人做按摩。老人便秘,又不能下床,她就垫上卫生纸用手帮着老人排便。她还边工作,边陪老人聊天,把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鲜事儿讲给老人听。老人的儿女特别感动,说:“王大姐做的每件事,我们这些做儿女的都做不好啊。”经过王文乐两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老人竟能下床了。爱心大姐们就是这样用行动实践着“家有困难不用慌,爱心大姐帮你忙”的服务承诺。
用户们说:“爱心大姐让我们最放心,也最满意。”可他们哪儿知道,在家政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培养一名让用户放心并满意的爱心大姐并不容易。在我们服务社做爱心大姐,必须通过体检、岗前教育、应知应会培训才具有上岗资格。不同的服务工种还要接受清洁、烹饪、病人护理、幼儿保育、月子服务、涉外家政等专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服务。
我们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促发展,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着装、统一挂牌的“员工式”管理,为员工聘用法律顾问、购买劳动保险,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为了打造“爱心大姐”品牌,扩大企业规模,我们开通了“爱心大姐服务热线”,创办了“爱心大姐”网页,建立了以“服务用户,奉献社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编印了企业手册,形成了爱心大姐在精神、作风、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理念。2003年,我们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我们创作的《爱心大姐之歌》中有这样几句话:为您排忧解难是我们的选择,让您满意是我们的承诺,心贴着心,手握着手,共创美好新生活。
如今,1万多名身着粉红色工装的爱心大姐,以真诚的爱心和娴熟的服务穿梭在美丽的青岛,有100多个新建小区和11家单位与我们联手成立了分社和服务点。
爱心大姐的工作与千家万户紧紧相连,在促进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和睦相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愿在平凡的家政服务岗位上,谱写“巾帼文明岗”的新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