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致新有一个很灿烂的英文名字:sun。尽管他36岁的生命中被阳光照耀的时刻并不多。
打小生长在广州的卢致新是家里的长子,哥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起来为“新青年”,字里行间包含了父母对他们的期待。致新11岁的时候,爸爸给关进了“牛棚”,小弟弟意外淹死,妈妈离开人间,之后奶奶又去世。他欲哭无泪,像海豹一样向着苍天嘶叫,然后
告诉自己:我即使是大石下的一棵小草,也要拼命向上长!
之后的日子是可以想象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令致新懂得了世态炎凉。“我的敏感和谨慎使得我十分讨人喜欢。读小学的时候,一位姓洪的老师对我很好,她给了我母亲一样的爱,令我的生活在那个阶段充满了阳光。我13岁的时候,父亲被平反了,我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之后我考上了大学。但父亲因为在‘文革’中身心备受摧残,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离开了我。一下子,我变成了孤孤单单一个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在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我的内心已经留下了很深的伤痛。”
毕业后的卢致新留校了,这时,恋爱两年多令致新深爱的女友执意要出国,之后再没多余的话,走了。
1995年,卢致新移民到了香港。
三年前,卢致新在香港参与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心灵为之震撼的体验式训练课程,它是美国一家著名的训练公司举办的。这个课程的主题是:醒觉、负责任和沟通。“这个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生命之旅,通过这个课程,我穿越了生命中的障碍,这些障碍是:固定信念、固定情绪、固定行为和固定形象。我的生命在训练课程所提供的环境中发生了蜕变。”
“在这之前,我在人群里显得很孤僻,同时,敏感、多疑,感到自己是被阳光遗忘的孩子,内心蕴藏着许多‘愤怒’,就像身上有很多生气的按钮,十分容易被人按到,而且一触即发。上了课程之后,我醒觉到身上的每一个按钮,都是我过去的信念造成的‘自动反应’。其实,生命中的事件是中立的,全看你怎么感受它,认识它。比如我过去经历的许多苦难,当我以受害者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件的时候,我就会一直抱怨下去,一直对这个世界感到‘愤怒’,一直生活在阳光的背后。但是,当我负责任地去看待每一个事件时,我就会获得力量,生命里充满阳光和向上的精神,而我身上的‘按钮’就会减少,不会动不动就生气。”
“我的生命就如穿过一片废墟而到达宽广草原,我看到了我的亲人和朋友在草原深处张开臂膀来拥抱我,这是一个很美的时刻。”“我想让每一个中国同胞都拥有这样一个生命旅程,让每一个人都快乐、幸福地生活着,让每个人用新的眼睛看世界!我决心将这个课程引进到中国内地来。”
卢致新取得了导师的应允和鼓励,将“领袖实践”课程引进到了中国。
卢致新成为了ASIAWORKS(亚洲行)拓展部经理。这是一家美国著名的训练公司,它的宗旨是在全球各地提供个人成长及提高机构效能的课程和顾问服务。
卢致新非常热爱他的工作,他将它看成一种使命。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侃侃而谈,我听得十分入迷,觉得他谈得一些理念挺有意思的,于是我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停、看、选择———唤醒你内在最真实的需要
半信半疑的状态,常常使我们使用“我相信,但是”,“我还是去吧,不,我不去了”这样的句式。卢致新说这时我们内在的状态是混乱的,千丝万缕的东西纠缠在一起,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停下来,静静地想一想、看一看,然后做一种最适合你的选择。他说,潜意识是一种庞大的力量,某种含义上它可以主宰人的意识。混乱的内心表明人的潜意识被压抑得太厉害了,所以它时时会流露于各种状态下,像睡眠中做的各种各样的梦、没有原由的发脾气以及忽左忽右、模棱两可的内心。不管是哪种人,一生中难免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所以,每当这一阶段来临时,我们就需要停下来,看一看,清晰了之后再做选择。
学会聆听
你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去聆听别人的谈话吗?你能对于别人的赞美或诋毁宠辱不惊、中立地平静对待吗?相当一部分人恐怕做不到,这也是现代人人性中的普遍弱点。如果我们学会了聆听,就会获得全面、整体的信息。但我们当中很多人,由于有许多“自动反应”,在还没有完全接受信息的时候,已经下了许多判断,别人说的究竟是什么,完全听不清楚,因此就会“沟而不通”。
你要原因还是要结果,有责任感的人说,我选择后者
卢致新画了一个图,一个圆圈,中间一道直线一分为二,左半边写着“原因”两个字,右半边写着“结果”两个字。他问我什么意思,我想了想答不上来。他说:“做任何一件事,要原因就没有结果,要结果就没有原因,当你要原因的时候,直线就往右移,移到最后圆圈里全是原因;当你要结果的时候,直线往左移,移到最后圆圈里全是结果。遗憾的是人们通常选择的是前者。一件事情没做成,便没完没了地找原因,不是这件事给耽误了,就是那种事影响了。总之,做不成跟自己没关系,完全是自己左右不了的外力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一个对自己没有责任心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对别人有责任心。所以,想好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要学习信守对自己的承诺,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小的时候,我们都看过一部日本的电视剧《阿信》,这部影片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阿信的人生轨迹里,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她做事一向不找原因,只要结果,所以她的人生步步成功。
双赢,在互惠中建立天长地久的友谊
苏芮的一曲《奉献》感动了那么多的人,韦唯亦同样。歌词总是美丽的,人性深处的弱点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虽然我们受过那么多的教育都是跟“奉献”有关的,然而内心蠢蠢欲动的又是什么呢?往开里说,人们如今感叹的是人心不古,世态炎凉,显然这与“奉献”两个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对多数人而言,“奉献”两个字只能讲讲;做,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境界有关。面对此种现实,卢致新说:“在人际交往上,‘领袖实践’课程讲究‘双赢’原则,做事时要遵循:‘我好,你也好’,在自利的同时也要利他。这样相处下来,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于是这个世界便会少一些谩骂,多一些温情。”
沟通的困难在于彼此的信念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为什么会那么难?女人和女人之间,男人和男人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起来一个字都是:难。追索到最根本的原因,彼此的信念不同。
卢致新认为:“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信念上求同存异是沟通的主要桥梁。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信念的重叠,沟通就存在困难,有了信念的重叠,沟通才畅顺。还有一点,就是包容,它可以拓宽沟通的范围。我们如果能不断地包容,我们就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舒适区扩大了,沟通的面才会越来越广。”
成功是一种习惯
托尔斯泰曾经说,全世界都想改变别人,就是没有人想改变自己。罗丹也说过类似的话,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把一块石头雕刻得栩栩如生,我告诉他们,其实美早已在生命里了,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敲掉。
我们细心一看,不难发现,成功的人似乎永远在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也在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卢致新说“没有别的,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事可做地四处瞎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像日本的阿信一样克服一切困难。成功也是一样,它之所以是一种习惯,是因为拥有成功习惯的人首先已经拥有了诸如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此外,屡屡成功的人常常是自信的,而一个自信的人传达给人的信息是良好的,是令人愉悦的。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吗?说来说去,在形成成功这一习惯之前,我们要做的没有别的,就是改变自己。只要自身具备了成功的因素,成功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用新眼睛看世界
卢致新用六个字概括他说的全部:信念—行为—结果。他说:“人的行为是受信念支配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所以,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信念’两个字从字面上去理解,很有意思。所谓‘信’就是‘人言’———人说的话,所谓‘念’就是今天的心。‘信念’二字合起来,就是‘今天我心里对自己说的话’。当一个人老是对自己说:‘我不行’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会在人生中创造什么正向的结果;相反,当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总是跟自己说:‘我行’的时候,他在人生中创造正向结果的机会就会很大。”
接着卢致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美国青年叫亨利,他三十多岁了仍然一事无成,整天坐在公园里唉声叹气。这天他的好朋友约翰在公园里找到他,兴高采烈地跟他说:“亨利、亨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哪会有什么好消息?”亨利不相信。“真的是好消息”,约翰迫不及待地说:“我看到一份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真的是这样吗?”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他就是拿破仑的孙子!这时候,他完全改变了自己内心的对话。从前,他觉得自己个子矮小,很是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多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的英语讲得不好,像乡巴佬一样,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他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亨利跟自己说:“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是没有‘难’字的。”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三年后,他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后来,他请人调查他的身世得到的结论是:“亨利,你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这就是信念!”卢致新说:“我们之所以在生命中创造了正向的成果,归根结底在于很多时候在于我们是用正向的信念看世界———这是一双新的眼睛。我想让我们的炎黄子孙都能用这双新的眼睛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