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的一天下午,刚刚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张爱玲和好朋友炎樱在静安寺路赫德路附近闲逛。他们逛报摊,翻翻写有张爱玲的报纸,然后,走进拐角处的“起士林咖啡馆”,点了一份栗子粉蛋糕,一份奶油松饼,两杯黑咖啡,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街景,看人。咖啡馆的空气菲薄,苹果绿的墙,粉荷色的小灯,冷清清没有几个人。她们谈到白种人的美食,中国人的服装,回忆从香港回上海的情景,聊到了职业妇女和婚姻,还有戏剧中的角色,服装的颜色和情调的关系。这些谈话成了日后的1944年3月《天地月刊》登出的张
爱玲和炎樱的《双声》的雏型。
2004年3月,在美国八年的LINDA回中国探亲,拿着一张美国当地的华文报纸,指着上面的咖啡馆,要我带她去。我们来到了原来“起士林”旧址,现在叫“ALWAYS”的酒吧,拿着从前的报纸,对照着来找寻当前张爱玲曾和炎樱谈天说地的咖啡店。LINDA惊呼,“这旁边不就是我以前住的房子吗?怎么从来不知道,我和张爱玲是邻居呢!”。
现在的“ALWAYS”紧邻张爱玲的旧居常德公寓。店内设计成三、四十年代老上海酒吧的氛围,连服务生的打扮也和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有几分神似。酒吧的一面墙上,是一副巨大的油画,深红的基调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像一部老电影,诠释繁华的海上旧梦。而旁边喝咖啡聊天的人们倒反而成了画中的背景。酒吧的墙上张贴着当年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星报》,上面的文字,皆有对张爱玲和‘起士林’的描述。”
LINDA连着数日,都到那里喝咖啡,把所有的上海老朋友,也约到那里去聊天度时。我们这些人,就开始取笑起她来。或许在美国的那些年,她除了家、超市和儿子的幼稚园以外,从来不会去咖啡馆这类地方。一回到上海,换了角色,就像当年的上海小姐一般,披着薄薄的开司米针织衫,在午后点点日光下,听爵士、喝咖啡,看老电影,举手投足里,竟也生出了些许的风情。
是上海,激活了LINDA身体上的优雅和风月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