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声 > 正文
“超级女声现象”何必承载过多社会涵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0: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曾经因《快乐大本营》而成为中国电视业领军者的湖南卫视,在《快乐大本营》被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抄袭之后,光彩日淡———但近些日子,一个新形式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又让这家电视台重新获得了无数眼球和人气。据媒体报道,但凡《超级女声》在某一城市开始接受报名,必定万人空巷、万“女”云集,不仅大批中小学生逃课前来报名,在武汉赛区,更有73岁的老太太也参加了比赛……

  一个涉嫌抄袭了“××小姐评选”和“××年轻歌手大赛”的选秀节目,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一炮而红、万众瞩目,难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受和反应过程后,最近媒体上集中出现了各种声音,支持者说,“‘超级女声’预示着平民崛起”、“在培养生活女强人”;反对者则猛烈抨击其“迎合观众的‘审丑’心理”、“超级女声大热体现社会整体浮躁”等等。

  说实在话,如果单纯从“媒体策划”和商业策划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超级女声》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万人海选”、刻薄的评委、选手真实的忸怩不安等等,不仅为湖南卫视打造了一个更有生气的品牌,更初步形成了一个“超级女声”选秀产业链。说句私房话:这个节目又够湖南卫视吃几年了。在这一点上,我想很多电视媒体是有些眼红的。

  当然,如果再从所谓“社会效益”上来剖析,对《超级女声》的争议就大了。我觉得,一味赞扬,认为它预示什么“平民崛起”,稍嫌夸大其词;但如果视其过于严重,认为会荼毒全国“女生”的灵魂,助长社会的“整体浮躁”,倒也似乎有些耸人听闻。

  首先必须承认,《超级女声》的成功,关键是形式的成功。这也说明了以往“选秀”节目“落败”的原因———过于强调“著诸竹帛者皆为文学”,坚决过滤“糟粕”、只向观众提供精致、完美的东西。仅凭《超级女声》的走红,很难说以前的形式就不好,但对后者,人们的“审美疲劳”确实存在。《超级女声》将后台工作前台化这种登峰造极的“写实”记录法,给观众一种极大的新奇感:原来歌星是这样选出来的!这种“零距离”能产生“审美”,以往的“有距离”也能产生审美,关键在于,审美是否“疲劳”。

  这样看来,《超级女声》的爆棚,带有某种偶然性;这也说明,作为一种娱乐手段、一种商业噱头,它也许根本不该承担过多的社会意义。打个比方,很多人批判《超级女声》“体现了社会的整体浮躁”———其实仔细想想,如果社会已经“整体浮躁”了,《超级女声》仅仅是“体现”了一下,何罪之有?即使今天不通过《超级女声》体现,它明天也会通过其他途径体现。更何况,如果一个电视节目能像扁桃体“体现”感冒一样,反映出社会的整体浮躁,并引起关注,这岂不是功莫大焉。(记者/徐峰)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