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声 > 正文
新京报:超级女声是一个中国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5:43 新京报

  对于这种不断升温的热烈气氛和突破性,不禁好奇背后的观众心理和选手心态,以及超级女声组织方的精心策划,为此我们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超级访问”与“情感方程式”栏目主持人及制片人李静、“娱乐任我行”、“东方夜谭”等电视节目总策划、总制片人孙健君,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谈了一番对超级女声的看法。

  1 爱看海选看人性的流露

  第二届“超级女声”比第一届取得了更为广泛的影响。据说很多观众看“超级女声”更喜欢看海选,您怎么看待这种万人参与、全民狂欢的节目形态?

  张颐武:我觉得这个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文化民主”。谁都有机会上台,谁都有可能成名。对大众来说,他们关心的实际上并不是演唱走不走调,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普通人在公开场合的举止失当,尴尬以及不自然。对于选手来说,在公开场合展现自我能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我也最爱看海选,因为那里有人性真切的流露。

  李静:我觉得这基本反映出,目前明星梦和发财梦基本上还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两个梦想。

  孙健君:我对这一类节目特别赞赏,五年前我就有想引进国内的想法。以前观众只能看到最后的竞赛场面,但海选的过程却一直是被忽略的,其实这个过程本身是很吸引大众的,我觉得这种节目形态的引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届“超级女声”采用了十进七、七进五的赛程设置,明显只为多加赛次,选手晋级和淘汰过程往往被刻意加长,您如何看其中过于煽情和商业化的设计?

  张颐武:我觉得这种淘汰过程的刻意延长是必然的,这也是这个节目商业性的部分。这种命运互动的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出评委和选手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敌意,专业人士对选手的挖苦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感。公众方面可以拥有和评委一样的优越感。而作为选手,她们的处境非常微妙,除了要讨好评委,还要有所抗争。这种微妙的张力体现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互动关系。

  李静:无可厚非。我觉得不要让电视承载太多的使命,电视就是快餐文化,如果你想长知识也可以去看百家讲坛,商业化的运作是电视策划的目的。

  孙健君:商业化不好吗?夸大观众爱看的东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既然观众敢于来挑战,那他就同样敢于接受失败。

  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Show和梦想中国算是同类节目,您觉得这几个节目在策划上有何异同?

  张颐武:和其他选秀节目不同,超级女声更加强调互动性。它给了观众双重的想像。而其他的节目都是只有一层,丑小鸭变白天鹅。但超级女声更加戏剧化,更有攻击性。这是它们最重要的区别。梦想中国的过程比较乏味,里面没有专家的训练,一切全靠自己。

  李静:最关键的就是商业性,中央电视台不可能做到像超级女声这么商业化,包括在选手得奖后对选手的关注和包装。

  孙健君: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操作方面。央视的节目一直是端着的,不能彻底放下架子。莱卡我型我Show在操作方面和组织工作上与超级女声注重的本土化和娱乐性是无法相比的。

  相关专题:2005湖南卫视超级女声

 [1] [2] [3]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