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7:48 金羊网-羊城晚报

  芙蓉姐姐、红衣教主、程菊花、流氓燕……不知从何时起,他们的名字代替了刘德华、郑秀文、张柏芝甚至周杰伦,成为网络上最风行的“偶像”。一个“芙蓉姐姐”只是偶然,十个“芙蓉姐姐”便是现象。事实上,如今网络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芙蓉姐姐”,她们的大胆举动颠覆了一切有关中国女性的传统定义。

  “芙蓉姐姐”们何以选择了这条路?她们为什么会这样红?

  “芙蓉一出,谁与争锋”

  “我很不快乐,我的不快乐源于我的出众,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

  “我的身体很柔软,骨头很小,腰很软。我平时去买胸罩,买的都是最大号的那种。我身体和皮肤都很光洁,我皮肤很嫩,有朋友还说过我的皮肤嫩得可以滴水。”

  ……

  芙蓉姐姐赖以成名的招数非常简单,一是大量张贴自己的“经典S形”体态的业余照片,二是不断发表超级自恋的“经典语录”。在清华的校园BBS上,每天有上千人在焦急地等待她的出现,她的最新图片和言论总是在第一时间被大学生们利用各种网络手段传播,她的个人博客访问量在短时间内达到10万余人次。

  她的名言是:“我相信,在茫茫人海中,我的出现一定可以使你眼前一亮……”而她的“粉丝”则这样说:“芙蓉一出,谁与争锋,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她不是美女,有90%的网民在看了她的照片和文字后的第一反应是“想呕吐”。但是,浏览率是硬道理,芙蓉姐姐就是那个眼下中国互联网上最红的红人。

  虽然芙蓉姐姐并不喜欢人们把她跟别的网络“名媛”联系在一起———出于对自己“独一无二”个性的自信,她反感把自己等同于任何人———但事实上,她的确并不寂寞。流氓燕也好,红衣教主也罢,像芙蓉姐姐一样选择了反常规彰显个性的道路的人,并不在少数。她们不约而同地利用自己身体或其衍生物———姿态、动作、语言,以此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选择局限体现思想局限

  “每个人都有贴图的权利,我的照片里又没有色情、污秽、反革命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美丽呢?”这是芙蓉姐姐在接受一家平面媒体采访时的回答。她说出了那些像她一样行事的人之所以理直气壮的思想源头———展示自己的身体,何罪之有?

  “使用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的权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借助自己的身体来彰显个性,这也是权利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芙蓉姐姐等人的做法确实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她们非得用身体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吗?”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的教授肖滨说,“这么多人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身体这一载体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种选择的局限性本身就说明了她们思想上的局限!”这个道理就像西方女权运动中遇到的悖论一样———要体现女性的解放,就一定要让女人像男人一样工作吗?这个悖论在此处的体现形式是: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就一定要用身体来体现吗?

  “怪招”反映社会症状

  无论是流氓燕、芙蓉姐姐还是红衣教主、程菊花,她们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无非是因为她们采取了并非常规的表现形式。对于这个共同点,肖滨教授认为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

  “任何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它反映的都是整个社会的微妙变化。流氓燕和芙蓉姐姐的出现是一个警醒,说明社会对个体个性压抑已久。”肖滨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显山露水的潜在愿望,希望受到众人的瞩目,但现实却是,只有很少的一个群体才有这样的机会。“歌星影星自然可以万众瞩目,但有几个人能当上歌星影星呢?正是因为缺乏恰当和充分的机会,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人才会剑走偏锋,出怪招,用反常规的表现形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样的方式最容易让一个普通人成功地吸引他人的眼球嘛!所以,不要简单地指责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个体,她们的行为只是显现了这个社会的症状而已。只有当社会主动地降低人们表现自己个性的成本,这样的症状才有可能消失。”

  审视面具下藏着的脸

  流氓燕、芙蓉姐姐、红衣教主、程菊花……再加上早些时候的木子美、竹影青瞳,她们都有着这样一个相同的“生理特征”———30岁上下,女人。这是一个巧合吗?

  “女性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生会有一个新的看法,这时候的她跟18岁时候的她已经很不一样。”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李桦说出了她的三个疑问:一,她们是真的像看上去那么自信吗?或许她们心里很自卑。二,人们觉得她们在展示自己的“丑”,但她们自己真的觉得这样“丑”吗?或许她们觉得这样很美。三,很多人觉得被骂得体无完肤依然坚持故我的“芙蓉姐姐”们很“不要脸”,但是她们真的把这些骂声看作是侮辱吗?或许她们更在乎的是有多少关注,而不是有多少赞赏。李桦呼吁人们能透过“芙蓉姐姐”、“红衣教主”的面具,真正从心理层面来关怀她们:“或许她们只是一些有过特殊经历的平常女子。我相信如果有机会走近她们,人们一定会对她们有不同看法。”

  呼唤真正的平民偶像

  大部分人都把芙蓉姐姐划入“低俗”的行列,但是,她的拥护者们却有着为数相当可观的本科生、硕士甚至博士。一位网名为Saturday的清华大学博士说:“我觉得芙蓉姐姐的成功在于她的勤奋,她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同样的事,我觉得她很勇敢。很多人不喜欢芙蓉姐姐,可以不要去看她的照片,芙蓉姐姐发照片有什么错?她的存在让大家都非常开心。我觉得芙蓉姐姐现在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迫害,我将永远支持她!”他说出了“芙蓉姐姐”们的追随者的心声。“为什么芙蓉姐姐的表现有时让人并不舒服,但她仍有那么多拥趸,甚至有人专门为她成立了所谓的‘芙蓉教’?这说明了一种需要———普通人对偶像的需要。”肖滨说:“我们的政府为老百姓树立了不少偶像和英雄,但是他们却太完美了,离我们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太遥远。年轻人或许会被这样的偶像感动,但他们却很难企及,更难在生活中演绎。因此,芙蓉姐姐及其同伴的盛行或许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社会缺少真正的平民偶像。假如有,芙蓉姐姐就不会有市场。”

  无序价值观危害下一代

  当人们像看连载笑话一样追看芙蓉姐姐的照片时,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她们会对社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吗?

  “她们在使用自己表现个性的权利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风俗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的教授肖滨认为,“芙蓉姐姐”们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家林教授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芙蓉姐姐”们无意中倡导的低俗文化,将会跟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恶性的互动”。“特别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他们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这个道理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画家为什么不画鼻涕、不画大便?很简单,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个高尚的追求。”

  “芙蓉”既非最初也非最后

  对于“芙蓉姐姐”们的出现,李桦的观点是:“这一类人从来都有,这一类现象一直都在出现。‘芙蓉姐姐’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对于用极端和出格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个性的人,李桦认为从来都有,“‘芙蓉姐姐’们只是新瓶装旧酒———她们采用了网络这样一个载体而已”。同样,“芙蓉姐姐”们的看客也一直存在着,“因为每个人人性中都有一种猎奇的心态,这种人类的基本需求决定了‘芙蓉姐姐’将继续占领‘市场’。假如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芙蓉姐姐’们便会永远存在。”但这种存在不应成为主流。刘家林教授认为,政府和媒体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倡导真正健康的主流价值观。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