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平面媒体,新的烦恼
许多报道芙蓉的平面记者,在文章发表后,似乎都和她交恶了
一个社会学家曾评论,芙蓉姐姐的迅速上位,事实上是一场“网络游戏”进化到“媒体狂欢”的结果,这两者都容易让芙蓉姐姐迷失。
芙蓉姐姐最早在网络上抛头露面可以上溯至2003年,她的传播途径是一个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最开始是在北大未名的BBS,之后是水木清华的鹊桥征友。而芙蓉姐姐的照片和文字在天涯社区的出现,似乎成了这场“造星运动”的转折点。较早在平面媒体报道此事的记者也承认,天涯论坛上的板砖、“芙蓉教派”的成立是导致平面媒体“跟上”的重要原因。
新浪网伊人风采频道在为芙蓉姐姐现象做专题时,曾设立了网络调查,在“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芙蓉姐姐的?”项目中,有82.06%的网友表示“最近刚知道”。某网站制作芙蓉姐姐专题的编辑向记者坦言“芙蓉姐姐现在的火爆,更多还是得归功于平面媒体的推波助澜”。
平面媒体的狂欢让芙蓉姐姐有了更火爆的人气,而对于她本人来讲却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许多报道芙蓉的平面记者,在文章登出来之后,似乎都和芙蓉交恶了。“她有时候就如同小孩子一般反复无常,我搞不懂她。”
一位电话采访过她的记者这样抱怨,因为这位记者在报道中提到了芙蓉采访收钱的细节,那个记者说,“我只是想描写个真实的她而已”。而另外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听到我要问芙蓉姐姐的事,甚至马上回绝,据说她被芙蓉姐姐烦透了。
《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吴虹飞一直坚称芙蓉姐姐是善良的,“我觉得她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青春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每个女孩都会有着自以为是的孤傲。她特别愿意给采访她的记者以好感,但却很难弄懂登在报刊上的文章真正的意思在哪里。”
周二晚的访谈结束后,芙蓉谢绝了网站的宴请,钻进了小李为她叫来的出租车,经记者的再三请求,芙蓉答应我和他俩一同前往清华东门。我对她说:“我是新京报的,你读过吗?”她回答:“就是你们新京报第一个嘲讽我。”
我知道她指的是专栏作家胡续东的那篇随笔,于是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解释那篇文章的立意并不是嘲讽她。芙蓉姐姐很难弄懂我说的男权社会“鉴赏法则”,开始她还辩解,后来就成了哈哈大笑。
她告诉我,以前网络上这么多人骂她,她都很少哭,但看到她的事变成了白纸黑字却哭了好几次。“我写过很多的文章他们都没有去看,很多人并没有去真正了解我,我不想通过大家骂我的方式成名。”芙蓉似乎越说越激动,于是我便安慰说“我觉得你很坦诚,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想。”芙蓉听道这些马上破涕为笑,“那当然,这就是芙蓉的过人之处嘛。”
出租车上,芙蓉根本没理会我挖空心思的提问,除了抱怨一个个平面媒体对她的不实报道外,便拿着手机和一位男生联系,小李说她要去清华东门见她的男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