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众多网友的批评,许多“芙蓉论坛”几乎成为了“骂坛”,各种矛盾观点相互冲突,让原本整洁的网络空间几乎成为街头叫骂的场所。有很多社会学专家认为,对于“芙蓉”的评价,其实用不着上升到“批判”的层次,对于一个学业上遭遇挫折而导致心理自恋的人来说,这样的评判未免有失公允。“‘芙蓉姐姐’只不过是坐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文化的火山口上,成为碰撞的牺牲品。”
“芙蓉”的张扬法律没禁止
我们需要包容
“芙蓉姐姐”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按照现代社会的观点来讲,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事情,他人无权干涉。‘芙蓉姐姐’坚持自己的个性,为什么需要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社会学专家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和谐与包容,这在文化领域中也是一样。每当一种新兴事物产生时,它所期望的并不是得到大众的立即认可,而是一种相安无事的安宁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才有可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芙蓉姐姐”也是如此,她的初衷也许并不是“作贱”自己,只是由于某些异样成分的影响,才导致了畸形发育,“我们在审视某件新生事物时,一定不能局限表面,应充分考虑到它身后的发展空间,只有为其挪出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才是理智的选择。”
“芙蓉姐姐”应该自生自灭
最理想的出路
7月2日,“芙蓉姐姐”接拍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第一部短片《打劫》。面对这样一种“芙蓉怒放”的局面,社会学专家认为:在冷静地审视下,避免过多的批判和炒作下,任其自生自灭,才是“芙蓉姐姐”最理想的出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