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评论人牛嵩峰:超女为什么这样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1:47 湖南卫视

  一夜之间,《超级女声》火了,火得多少有点让人“招架不住”:不仅各种都市类报纸的娱乐版面充斥着超级女声的消息,就算是一向严肃的《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报刊也刊载了诸多争议话题的报道评论。这就多少有点意思了:当这些视“意见领袖”为目标读者群的主流媒体“俯身”关注一档电视娱乐节目时,超级女声已经自愿或不自愿地成为了一场社会公众事件。于是乎,赞美者有之、抨击者有之、叫停者有之;媒体的喧嚣似乎一点都不亚于超级女声赛场内的热闹程度,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印证着超
级女声作为大众传播商品的成功:成为人们的议论话题。

  为什么?

  商品畅销的原因无非有二:供给的短缺和需求的旺盛。

  超级女声作为一档大众传播商品,它供给的是什么?大众需求的又是什么?它弥补了怎样的社会短缺?

  超级女声自己的定位是“一场没有门槛的大众歌会”,通俗地说,就是“

想唱就唱”,而且能够唱到电视屏幕上。于是,一群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女孩,一群大部分没有在台面上热闹过的幕后音乐制作人和歌手充当评委,就凑成了一场平民化、卡拉OK式的电视盛宴。

  慢着——应该是歌星、歌唱艺术家才是社会短缺品,他们应该才是稀罕人物呀,那些普通女孩到处都有,并不短缺呀!——生活中或许是,但电视荧屏上不是。

  长期以来,电视一直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存在,经由媒体从业人员的流程控制,用苛刻的专业标准评判着、遴选着哪些人可以上哪些节目、可以上多长时间;于是,符合这些标准的某些歌星、歌唱艺术家(或许叫歌唱艺人更合适)频频在各种综艺节目中亮相,以高人一等的精英语态来标榜着自己的德艺双磬,以专业的水准真唱或者假唱着自己的拿手好歌。――这样的节目太多了,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的。

  于是,一场以平民姿态出现的《超级女声》秀出现了。参赛海选的毫无门槛、调侃的评委、简陋的录影棚、粗糙的后期剪辑……它从一开始就和精英文化划清了界限。这一主动向平民审美情趣的转化,也使得拥有《超级女声》栏目的湖南电视台,有了和其他强势媒体迥然不同的差异化产品,节目走得是平民化参与路线,但普通观众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隐藏在媒体流程背后盛气凌人的精英语态:我告诉你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凭什么呀?我自己不会看呀?

  可以说,社会短缺的,不仅仅是平民化的人物、平民化的内容在媒体的出现,最为短缺的是媒体平民化的态度!《超级女声》提供的恰恰是这种态度,歌者可以跑调、评者可以尖刻,而谁留下、谁走开、谁会夺得冠军的决定权在普通的观众手中。当然,随着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类似淘汰越来越残酷,“黑幕说”、“内定说”、“贿选说”……各种质疑不绝于耳,但起点的公平、最终总冠军由观众决定的公正性,却是不容质疑的;节目进程中这些没有确定消息来源的杂音,恰恰属于民主社会中的合理推测;它们的出现,也反过头来,把媒体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至此、一个大众能够平等参与、平民化的娱乐互动平台完全构建完毕。

  然而,《超级女声》的火爆,决不仅仅是平民意识的胜利,它的流行还有着诸多人文精神的因素。同样是湖南电视台,同样是去年推出了一档同样具有强烈平民意识、大众参与的《国球大典·尖峰对决》的乒乓球节目,节目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通过无门槛的海选机制网罗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业余乒乓球选手和世界级球星对决,在电视业内、体育界、体育爱好者、体育观众那里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成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结合的完美案例。但它最后结局的可知性让这场盛宴少了一些期待(业余水平再高,也打不过世界冠军)、选手参赛的玩票性(你打赢了世界冠军,自己也不会成为世界冠军)。

  《超级女声》,最后谁会获得冠军?天知道。会不会成为歌手?观众喜欢的,就是市场需要的歌手。在允许多元价值观存在的民主社会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种好恶标准。能不能争取到更多观众,往往左右着决定选手的“星运”。

  于是,不知道最终结果的悬念链条、参赛选手的人物命运驱动着观众追着节目看、拿着手机投票。参与越深、观众就越能从中体会到强烈的人物命运感:人生的不确定性。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生的写照,谁知道我们明天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有着什么样的机遇?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努力做好现下的每一件事;对于超女们来说,就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唱好每一首歌,珍惜在舞台上的每一分钟。这种以自身命运感投入的真诚,带给观众的感动和情景代入,远非一个成名歌手的敷衍了事所能够望其项背的。

  同样,要产生冠军,就要竞争―― “人生路上还有很多PK,都要比这里的PK残酷多了。”【PK,在节目中就是单挑,败者淘汰,胜者晋级】。这是八进六总决选中一位超级女声(易慧)的话。直面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竞争,同样是当下普通观众感同身受的生存环境;怎样应对这样的局面,年轻而不谙世事的超女们在电视上展现出了积极、阳光的心态;失败者固然有垂泪的告别时刻,却在本人主动或者是节目制作方的被动引导下,能够对胜利者发出还算真诚的祝福,可以继续担当大众评审团的角色;更有甚者,还可以在第二年的节目中卷土重来(2005年已经进入全国六强的纪敏佳2004年也曾参加)。直面竞争、又能够费厄泼赖(Fair Play)的公平竞争和现实生活中讳言对抗、却又勾心斗角的强烈反差,在给观众享受到强烈人物命运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现代人文精神。

  正是通过不确定性和强烈的命运感的营造,《超级女声》消解了平民意识和精英意识的二元对立,以人文精神回归到了主流话语的范围之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