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新闻。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随时发生,只有一小部分成为新闻,只有极小部分载入历史。出于这种原因,对历史事件向来存在一种神圣化倾向,人们习惯于从其中发现某种“意义”。
从众多的事件中筛选出新闻和历史,需要一种标准。对于不同的书写者来说,标准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种标准似乎最为常用,那就是看事件被关注的程度。按这一标准,最
近有一件事情,不仅早已成为新闻,也极可能被载入历史,那就是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社会影响。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发掘“超级女声”之“意义”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当中,有几位是我的朋友。据我所知,他们都是非常严肃的人。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的发掘工作非常严肃。比如说,有一位仁兄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认为,“超级女声”作为一种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粉丝们对大赛的参与包括发表意见,表达自我,以及要求公正、透明的规则。在大赛的各个阶段,他们已经极其重要到决定比赛的进程,这体现了权力、权威与公众意愿之间的抗衡与妥协,是公民社会自发秩序形成的代表性事件。另一位仁兄则在上海《东方早报》撰文认为,观众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去真正热爱一个人,完全自由地投票支持她,并且和其他投票支持的人公平竞争。“超级女声”的短信投票平台是一种民主实践,由于参与者大多是年轻人,此种参与行为将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行为习惯,将深刻影响并推动中国未来的制度演进进程。
这些严肃的发现让我哑然失笑。在我看来,“超级女声”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就是一档娱乐节目,不管有多少人参与,或者以何种方式参与,它仍然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游戏。我的朋友们从中发现的这些宏大“意义”,与“超级女声”根本扯不上边。只不过他们太需要发现这些意义,为了发现这些意义,他们太需要一个案例。“超级女声”之所以被他们捕获,只能证明他们渴求案例的时间太长,已经达到饥不择食的程度而已。
无论公民社会还是民主程序,都是一个政治学领域的公共问题。所谓公共问题,并不等于有很多人参与的问题。比如商业合同,无论签署同一份契约的人有多少,就契约本身而言,它是一份私人文件,而不是公共事件。所谓公共问题,说得最通俗易懂,就是那些你无法通过个人选择来逃避的问题。
假如在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电视频道,舍此之外你别无选择,那么这个频道的节目安排就成为公共问题。假如有一种生活必需的物品,它的供应是管制垄断的,那么这种物品的定价与分配方法就成为公共问题。
但是“超级女声”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不具备足够的公共性。作为观众,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节目,在遥控器上点一下就可以换台。作为选手,如果你不愿意服从游戏规则的安排,你完全可以拒绝报名或者随时退出。作为投票者,如果你不信任机制与程序的公正性,你大可以拒绝参与并且鄙视之。一句话,这档节目的存在可以与你完全无关,你是否与之发生任何联系,完全在个人选择的控制范围内。
对于公共事件和非公共事件,适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规则,形成的是彼此基本无关的传统。比如那几位仁兄津津乐道的民主程序,在很多国家早已成为公共传统,但是这些国家的公司,恐怕无一例外地采用内部独裁的管理机制。而反过来也是如此,一档娱乐节目中的权力抗衡也罢,妥协机制也罢,投票程序也罢,对于公共领域的传统形成或制度演进,到底有没有影响,我所持的是彻底怀疑的态度。
有许多洗发水自称富含营养元素,但用这种洗发水洗再多次头,也丝毫无助于缓解我们的饥饿——或许这种比喻能让那些热衷于发掘超级女声“历史意义”的仁兄们清醒下来,将目光移开,或者以真正的娱乐态度,回到电视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