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南方人物周刊: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2:56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超级女声超级女声(图)
超级女声全国8强

  一位成都的出租车司机说,印象中上一次如此万人空巷地看电视的场面,还是80年代初的事,那时放的是《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彼时彼景很好理解,今天,连春晚这样的集大成者都再吊不起观众胃口,超级女声何以能赢得从青春期女孩到大学老教授的一致喜爱?

  去年,大概只有6万多人报名,今年报名人数近15万人,更硬的道理是过亿的忠实观众,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

  理解超级女声的关键在民众自娱自乐,理解超级女声何以火爆的关键在娱乐民主化潮流。从这点看,超级女声今年的宣传口号可谓十分到位——“想唱就唱,想说就说”,前者指的是海选歌手的无门槛,后者指的是观众评判的决定权。

  老百姓自娱自乐,跟明星不搭界,这是超级女声的精髓。与以往娱乐领域的传统——精英(明星)娱乐大众相反,现在观众是大众,演员也是大众,或者说,大众自己就成了明星。

  电视娱乐也在经历去中心化,犹如网络上发生的一切——任何人都能发表文章,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中心,写作和发表不再为专业写手垄断;在超级女声里,任何人都能唱歌,都能成为明星,而明星与观众之间再无泾渭分明的界限,在这点上,此间传出的电影明星徐静蕾成为超女纪敏佳的粉丝,可谓极具隐喻意义。

  另一方面,超女节目极具现场感和原生态,相比那些经过精心剪裁、突出明星们一贯光辉形象的传统节目,前者正好因应了现代人不但要审美、也要审丑——说到底就是渴望真实的潮流。曾有人骂超级女声是“贱文化”的代表,但从另方面看,这何尝又不是“真文化”?

  超女策划人可谓深谙真实的魅力,扭怩作态的明星、德高而且唬人的前辈们,现在让观众觉得面目可憎。相比《同一首歌》、《艺术人生》等精英娱乐大众的节目,看来看去总是那几张老脸,观众怎能没有审美疲劳?

  娱乐民主化潮流是理解超女火爆的一把钥匙。这里,观众享有参与感与决定权,与节目现场的紧密互动,这决定了观众对节目必然的拥戴,在这个节目里,老百姓找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那经历一轮轮投票筛选出的超女们,就像是他们选出的代言人,节目也真正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节目,谁不爱自家的孩子?

  正如论者所言,“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从终极意义上说是对人的一种最大的尊重。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向来是歌星的天堂,而近来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节目,正是对央视搞了多年的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的一种消解,也是对老百姓卡拉OK演唱的一种外化。

  “超级女声”节目样式的胜利,其本质在于反抗性:以轻松对抗沉重,以娱乐对抗说教,这无疑是平民主义的胜利。

  但我们也不妨放开视野,回溯历史。自尼采以降,到“法兰克福学派”、詹明信、赛义德,一直延续着对大众文化的强力批判,有关大众文化的反智特征,尼采的这段观察非常犀利:“一、它急需舒适;其次,它希望观众和演员喧闹,那震耳欲聋的叫喊与集市的嗜好很合拍。”

  在大众文化还未完全在中国落地生根前,这些卓越思想家的锐见,还只能是一种过于前瞻的想象。“超女”的火爆流行,反而恰恰是中国语境下的胜利,有其进步意义。

  可是,“超女”终究是流行文化的娱乐和消费,其反叛意味也不可无限放大。这种快餐式的自娱自乐,其实有很强的速朽性:2001年的热门益智类栏目《百万富翁》,就是一个近期的样本,当时多少观众追捧,多少电视台效仿,可顶峰过后是急速坠落,到今天已无声无息。

  “超女”的局限性在于:“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中心,对彼中心的厌倦和抗拒,并不意味着此中心的建立;文化的多元,并不意味着精英文化和流行文化边界的消失。

  “超女”有娱乐,有尖叫,却到此为止。

  是哪位作家说的:没有比快乐更容易的事了,特别是在获得快乐轻而易举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