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左)周笔畅(右)和张靓颖进入三甲
在倒数第二场超级女声的狂欢中,何洁和纪敏佳以合乎情理、顺应猜测的方式被淘汰了,人气指数最高的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进入三甲,这个结果几乎是民间早已得出的“定论”。尽管如此,比赛结束后仍然有人出来揭“黑幕”,比如何洁在被淘汰之后那异常古怪的大笑,张靓颖走上PK台时倔强的身影以及她对主持人的质问口型。主持人、评委们竭尽
全力,也未能抹去笼罩在超级女声这场狂欢中的阴影,玫瑰一样的笑脸再也无法掩盖超女的忧伤。
“超级女声”无疑已经成为本年度的关键词,它的内涵远不是“娱乐工业”几个字可以概括。它为什么具备如此强烈的吸附力?为什么许多成熟的人群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立场、成为“玉米”或者“凉粉”?为什么许许多多理性的、成熟的人们都在这个夏天变得癫狂?因为超女早就不再是娱乐,它已经成为民意在娱乐领域的井喷式表达,已经演变为错综复杂的对抗。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娱乐节目给予现场之外的电视观众如此大的决定权。无论是联欢晚会还是歌手大奖赛,观众从来只能扮演“沉默的大多数”,眼巴巴地看着专家们指点江山、臧否人物,他们既无法左右场上的局面,也不可能对权威结论提出质疑,超级女声一举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看到,尽管短信投票原本是主办方用以圈钱的陷阱,广大的电视观众仍然利用这个有道德缺陷的规则,疯狂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立场。这种表达是如此昂贵又如此富有力量,以至于黑幕的可能性被最大限度地照亮了。从柯以敏的辞职,黑楠的支吾其词,到主办方的一再澄清,我们无不看到“民意”一旦被释放之后的巨大惯性。而且这种惯性在与“黑幕”的对抗中不断变强,让任何方式的“操纵”都变得代价高昂。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对抗的存在,李宇春和周笔畅这两个完全违背“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审美规则的女孩子才得以走到了最后。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褒奖超级女声中“民意”的正面价值,因为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它的混乱、嘈杂、戏仿、失真和失范。相当一部分歌迷的表达是被裹挟和“绑架”的,他们并没有打算为自己的立场负责。而当玉米们对笔迷们“短信宣战”的时候,我们透过狂欢的表象,看到了核心价值的缺席,也就是说,很多疯狂的歌迷并非在捍卫一种价值,而只是捍卫他们的“捍卫”本身。
超级女声的辉煌与毁誉参半,寓示着在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什么娱乐是单纯的娱乐,没有什么对抗是严肃的对抗,一切都带有癫狂的气质。更好笑的是,这种极富商业价值的癫狂似乎已经超出了湖南卫视的驾驭能力,超级女声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变成了一枚烫手的烤白薯。(文/橡子)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