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朋友发来一份香港某娱乐杂志20多年来封面明星总辑。望着某届“港姐”,或某影视明星刚出道时的照片,让人十分唏嘘。这些明星,有的依然活跃在台前,有的已经离开人世,更多的已隐然无名,不看相关资料,根本不知道她(他)的名字及其辉煌过去。在一个完全商业化的社会,人物更迭犹如流星飞逝,星光灿烂也只是一时,能够在一代两代人心中留下不灭记忆的屈指可数。超级女声5进3全场直播看下来,不免让人也有如斯感觉:再过10年、20年,回头来看超级女声这一档节目,我们能记住些什么呢?
也许有些人还能记住,在2005年的夏天,因为有了超级女声,日子顿时充实起来;因为有了某种期待,心情别然不同起来。是的,娱乐并不仅仅是娱乐,娱乐就像一根带着电流的触须,能够轻易抵达我们最柔软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笑让我们哭。2005年度超级女声只剩下最后一场决赛了,但台上三位选手的名位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得到最珍贵的东西——娱乐精神;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参与精神。
创造这一切的,不仅是超级女声这一档节目,也不仅是超级女生们,更是所有“超迷”们!当“玉米”、“笔迷”们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全国性拉票组织的时候,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创造一项新历史——运用“民主制度”来协调歌迷内部与外部矛盾,达成一致目标。这种自发性的歌迷组织让我们看到,民主精神在70-80后一代人身上已经生根发芽,甚至将其制度化运作起来也毫不费力。
当“玉米”拉着“玉米不怕累,宇春最珍贵”的横幅站在街头拉票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一代人身上的参与激情,虽然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喜欢的超女,但谁又会轻视这种表达方式呢?当有人运用报纸广告,打出支持张靓颖的整版广告时,让人看到的是商业手段正被用来表达呼声。谁又能说,这与今年早些时候有人在报纸上打广告征求民意有什么区别呢?而这不正是社会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吗?
更让人感动的还是激情背后的理性精神。在百度李宇春吧、周笔畅吧,我们可以看到置顶的帖子,大多是那些理性的声音。比如号召“玉米”不要跑到“笔迷”等歌迷组织的地盘拉票,不要谩骂其他歌迷,更不要诋毁其他选手。有的歌迷在个别“粽子”(挑拨离间者)的帖子下跟帖,提醒其他歌迷不要理会。而在超级女声现场,据报道,当李宇春上台演唱时,坐在前台的其他歌迷团便会主动撤到后座,而其他歌手演唱的时候,坐在前面位置的歌迷也一样会腾出空间给该歌手的FANS。这种理性表达与平等竞争精神不正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所缺乏的吗?不就是现代社会所汲汲追求的吗?
20多年的经济变革,经济发展固然是国人追求的目标,民主与理性精神同样是经济变革的目标之一。20年后,也许我们会忘记李宇春、周笔畅,也许我们会忘记超级女声,但这一幕幕场景,即便不为后来者所知,也将为历史所记取。因为,从这里,我们才惊喜地发现,中国的新生代远比我们想象的成熟而理性。20年后,这些曾经站在街头拉票的歌迷们,理所当然地将成为社会中坚力量,而在2005年夏天发芽、生长、成熟的民主与理性精神,将成为他们为人行事的自觉意识。这种精神不仅是多元化社会的标志,更将长久地支撑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本报特约评论员 顾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