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引发大逃课
五月初成都海选期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集体逃课狂潮。海选场面之壮观仿佛全成都的女孩子都集中到了现场。据悉,除了成都本地的,还有德阳、绵阳等地的女孩子驱车赶来参加。
她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过往路人纷纷摇头。据悉,许多女孩子都是中学生,她们中有部分是请“病假”前来。
亲友团护送参赛
在杭州赛区,许多学生在酷热下去参赛,家长们还组成亲友团护送女儿参赛,万人空巷,杭州一向畅通的交通一时陷入堵塞。
为偶像去打工
各地粉丝团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不惜去打工赚钱,为偶像买一些特别的慰问品等。
有的超女就是戴着粉丝们寄来的首饰,像林爽、张靓颖、何洁都因为体谅自己粉丝的苦心,才戴上粉丝们献上的饰品。昨天,本报还报道了李宇春、张靓颖收到粉丝众多包裹的消息,有一天班上居然有五个女孩子同时“生病”了,我觉得很奇怪,原来她们是去参加什么超级女声海选去了。超女这个东西真是害人。(成都十四中一班主任)为了解超女对孩子成长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记者试图努力联系本市最有影响力一些中学校长、高校的教育学博士导师等重要的人物,可是一连联系了十几个人,都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从来不看超女,也不知道孩子们在迷超女。费尽周折,记者终于从遥远的海南找到了一位采访对象: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附中校长于元林。
正面影响多于负面
记者:你基本不看超女,怎么又知道超女的?
于元林:妻女的影响当然不小,不过最先了解超女其实是从一些报道中,是从海选开始的,海选的声势浩大让人瞠目结舌。
记者:你印象中的超女海选是怎样的?
于元林:我觉得它让怀揣梦想的少女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超女这种娱乐赛事有别于其他娱乐赛事,它的海选是层层地筛选,这是一种民主化的娱乐形式,让孩子门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参与,可以是参赛者,也可以是支持参赛的人。
记者:那你认为这档节目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正面多于负面?
于元林:是的,我是以宽容的态度看待超级女声赛事的。就娱乐节目的角度来评判,它是成功的,吸引了这么多的眼球,调动了这么多的层面,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社会各层面都来关注了。就它对学生生活的一种改观上,也是积极的,比较小的孩子其实成名的梦想更浓烈,但他们施展的空间很狭小,没有平台,超女更大程度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教育上可以借鉴
记者:怎么说是更大程度的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于元林:其实年轻人的积累和经验都是有限的,超女赛事并没限定选手要有怎样的学历,怎样的资力才可以参与,她只要唱得好,敢于唱就行了,它也不管这个选手素质怎样,选手们踊跃参与,对未来都充满了期待……
记者:你觉得它在教育上也是可以借鉴的吗?
于元林:是的,这正是我想要说的。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灌输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学生以一种平等地姿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某种事物时,收到的效果才更好。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我们的教育就要满足学生的这种自然心理。
追星不是生活全部
记者:但是超女赛事的过于复杂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粉丝团的疯狂行为,比如说为拉票而疯狂逃课等?
于元林:任何娱乐追星的行为都有狂热的性质,每个人都有狂热的一面,关键是要怎样的引导。我承认超级女声作为电视节目,肯定有它商业的成分,它会加入一些比较低俗的、抓住参与者心理的东西。正确引导学生去追逐他们的梦想,需要提高节目的品位,需要一些专题性的东西。
记者:现在都有各种粉丝团的存在,他们对自己的偶像很痴迷,你对此有何建议?
于元林:过分地崇拜偶像确实不太好,追求一个唱歌的偶像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其实现代人的生活都是多元的,他们应该转移一些视线来关注其他。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新鲜的娱乐和体育运动方式。
记者:如果你来引导你的学生,你会怎样?
于元林:我会在班会的时候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并把学生一些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对他们一些过激的行为予以纠正。其实在成人与学生的对话中,你会发现,他们有时思考的角度是很奇异的,他们并不是本来就偏激,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更深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