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假如在马路边,你见到一个清纯可爱的小女孩,捧着一只小碗在乞讨,还有人告诉你,小女孩要是讨不到钱,就会挨饿,你会怎么办?大多数人肯定是往那只小碗里扔钱。因为小女孩楚楚可怜的形象激发起你潜藏在心底的爱心、怜悯心、同情心、责任心。假如那个小女孩和你有过某种联系,你曾经抱过她,或者送给她吃过一粒糖,那么你的上述“四心”
将更加强烈,你可能会掏空了自己的口袋后,再去动员你的亲友一起来帮助这个小女孩。
这就是超级女声节目火爆的心理学依据。
小女孩好比是女选手。乞讨的小碗好比是短信定制。挨饿好比是哭泣着站上PK台。抱过她或者给她吃过糖好比是广泛的海选。
这样的类比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很贴切?
所以说,能够设计出超级女声一整套比赛程序的人,确实是高人,是既懂大众娱乐又懂大众心理的高人。这种比赛程序,能够让观众看了节目之后,激发起爱心、怜悯心、同情心、责任心,然后广泛地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乃至多向互动,而互动的结果,便会进一步激发起观众的好胜心和成就感,让观众为各自喜欢的选手作出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奉献。
这便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超级女声现象。
然而,观众们为“可爱的小女孩”所作出的奉献,小女孩们是拿不到的,谁拿去了呢?就是那些设计出一整套比赛程序的高智商的高人们。
超级女声现正是最火的时候,等到热闹劲儿过去,烟消云散之后,热心“粉丝”月底拿到手机账单,可能就会皱眉头了。 (文/安平)
相关链接:2005超级女声专题 超级女声视频集锦 超级女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