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北京日报:超女狂热之后的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11:12 京报网-北京日报

  昨晚,持续5个多月的《超级女声》终于收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分获冠、亚、季军。人们无法忽视它在观众中赚取的超级人气,也没人能否认它已由一场单纯的娱乐游戏演变为一个众人参与的公共事件。

  《超级女声》报名的“零门槛”对参赛者来说,是一种展示自我、娱乐身心的好机会。对电视观众而言,则体现出真正的参与精神和做主意识,当然也不排除受“审丑”心理
驱使,博得饭后一乐。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大众传媒时代,《超级女声》却杀了个“回马枪”,在节目形式上取胜,海选和互动成为它聚拢人气的魅力所在。海选中,选手甭管是低声下气,还是自我感觉良好,那些握有强权的评委,总能像猫耍耗子般找到让你尊严扫地的乐子。互动是超女与以往众多“青年歌手大奖赛”产生区别和反差的标志,也是对类似电视节目的一种反叛式操作。由于观众的互动参与,超女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此外,媒体的持续关注也对超女的火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经意间,标榜冷静理性的我们已经站在“玉米”(李宇春的歌迷)地里,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凉粉”(张靓颖的歌迷)和“盒饭”(何洁的歌迷)。

  伴随这场娱乐游戏的谢幕,疯狂追星族的造星运动也结束了。回首这段有超女陪伴的日子,禁不住会问:人们都怎么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的痴狂?TOM网新闻辩论厅在两天前举行了一次座谈会,痴迷者热论爱“超女”和“造明星”的快乐。“多年来,国内外的明星总是喜欢耍大牌,已经无数次深深刺痛了追星族的心。进入2005年,这些时而张扬、时而自卑的小朋友们,决定为自己寻找一个乃至一批代言人。”一位网友这样说。

  “这是我们电脑游戏玩家的典型心态,升级的过程太长,奖励的东西太少,耐着性子咬牙也要坚持。这就像你逛音像店,甭管谁的,总得挑一盘吧?慢慢的,在等待中,你不知不觉就有了自己的倾向和选择。”这位喜好升级闯关游戏的同学分析起来

幽默而平实。“这是人们同情弱者的心态,我们的孩子一天到晚寻人家手机发短信,就是跟评委和电视台较劲儿呢!现在的孩子啊,逆反心理重着哪!”一位家长如是说。

  不管超女现象的评价如何,有人从中读到了它在文化乃至社会层面上的积极意义,有人看出了庶民文化反精英运动的苗头。我们长期处于单一标准的社会形态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化,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毋庸置疑,超女给缺乏娱乐生活的中国观众带来了快乐。超女成功的商业策划也成为人们普遍讨论的问题之一,正如中国社科院的时统宇径所说:“电视台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档节目?是为了艺术和审美的追求吗?是为了提升电视的思想文化含量吗?是为了实践‘文化民主’吗?显然都不是。”在他看来,收视率、市场份额、广告收入等,才是解读《超级女声》的关键词。

  学者有学者的说法,业界也有业界的考量。比如:“超女现象”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有何借鉴之处?是否从另一个角度反衬出当前文化艺术建设中的某些缺失?在这种所谓体现民意的直选中该如何克服其中的无理性?诚然,超女只是一种娱乐游戏,但是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却具有多重语义。如果我们不能从积极的方面去研究,而只是一味回避的话,那么,消极的东西迟早会加倍报复我们。 网络编辑/陈岩

  相关新闻:2005超级女声总决选结果揭晓 李宇春夺冠(组图) 视频

  相关链接:2005超级女声专题  超级女声视频集锦  超级女声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