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搬到一个新地方只看最大的街。所以,搬到台北市民生东路时,不会绕进旁边充满树荫的小巷;搬到新生南路时,不会走进幽静的青田街。那时觉得,最好的房子都在大街上,住的街愈大,生活愈幸福。
第一次到外边旅行也是这么想。所以去纽约,先跑名店林立的第五大道;到上海,先逛淮海路或南京路。
跑了几次后,慢慢了解,大街是给观光客看的。所以大街上的店家或住宅都有人工的华丽,就像五星级饭店,热闹有余,但并不能反应当地人的现实生活。
后来出游,就喜欢“拐弯抹角”,钻到观光地图上不会标出的小巷,看看在当地过日子的平凡人。
百老汇街纵贯纽约,从南边的格林威治村一直延伸到北边的“上西区”。上西区的百老汇街,像台北的忠孝东路,有林肯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和无数豪华的店面。但大街很吵,生活品质其实很差,反而是大街旁的小巷,柳暗花明。观光,也许会逛大街,生活,当然要住巷子。
格林威治村是一个百宝箱,像台北的西门町,街道和店面狭窄,讲究气派的连锁名店不会看上这里,所以这儿充满独立而有特色的小店。店的楼上就是住家,还保留了传统的防火梯。走在村中,没有观光客赶场的压力,而可以像当地人一样自然呼吸。
大街一目了然,小巷常有惊喜。在苏州传统小桥流水的山塘街,巷内竟然有一家小书店,卖着《Wallpaper》等全球最in的设计杂志。这好像以为某人是LKK,有一天竟发现他也在听周杰伦的歌。
旅行时钻小巷的习惯,也影响了我交朋友的心态。过去只凭外表、头衔和名声判断人,现在懂得用一些耐心,去了解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都有一条羊肠小径,在那巷子的尽头,才有他们洗尽铅华的真面目。我们,愿意多走两步吗?
@ph:1.格林威治村是一个百宝箱,像台北的西门町。
3.繁忙的百老汇街。
5. 苏州山塘街小巷内的一家小书店,卖着《Wallpaper》等全球最in的设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