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文化界:“超女”是美丽的病态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0:21 华商网-华商报

  “超女”落幕,其“海啸”之影响尚需时日消失,因此也就有了各类冲击波的扑面而来。经济、文化、时尚……算了,且让我们在“超女”的汪洋里做游泳的鱼儿。

  《超级女声》落幕,但一切并没有结束。主办方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企图持续“超女”的人气。“超女”掀起的轩然大波同样波及文化圈。记者昨日请不同年龄、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文化界人士谈“超女”,他们惊叹于“超女”所制造的文化奇观,但是他们同样对
“超女”的影响持否定态度,称其为文化病态。

  熊召政:“超女”狂热是文化病态

  凭

长篇小说《张居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熊召政,也看了一些《超级女声》片段。他认为这样一个让女孩子展示才艺的机会是无可厚非的。应该让更多有追求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承认。但节目由此引起的狂热纯粹是一种病态,是一种过度的反应。对这种文化现象不应该单纯地批评,也应该去研究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超级女声》充分激发了社会大众对名利的追求,以往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但存在即为合理。多少年前在中国科技大学有一个神童班,当时是很轰动,但是现在这些人几乎在社会上起不到作用。社会不要过分来怂恿年轻人,拔苗助长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就像我小说中,张居正从小就是神童,但是过分肯定对成长不利,因此考官故意让他名落孙山,又花了三年时间他才成功。”

  熊召政说,“社会应该建立引导机制引导这些年轻人,不要过分引导年轻人一些狂热的、未必正确的想法,社会需要宽松也需要爱护。”

  庄羽:不要轻易拜倒在别人脚下

  “怎么又是《超级女声》?”新锐作家庄羽对这个话题已经很熟悉,“我最近身体不太好,去医院打针时,小护士也在说‘超女’,我于是就看了一场。每个圈子都一样,有了‘超女’,这样的栏目就会越来越多,图书界一样,一本书火了,就会有人跟风而上,借鉴别人的经验,投入要省得多。文化界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庄羽说,从文化层面上来说,“超女”是平民狂欢,没有必要批其庸俗,这么多人喜欢一定有它的道理。其火爆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今天我在上课、明天我参加“超女”比赛,两月后全国都知道,再两月后就出唱片……大家都在找一个很好的途径去当明星,《超级女声》开创了一个通道。总而言之,它的火可能是与群众距离最近、门槛很低的参加模式,符合女孩子渴望成名的心态这三个原因造成的。

  不过庄羽对于众多“超女”的粉丝有些担忧,“喜欢没有错,但说到底,那是人家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可以为其成功高兴,可以借鉴。没有必要为别人失败而痛苦。‘超女’粉丝没必要那么轻易把别人当成偶像,拜倒在别人的脚下。我就特别不明白,这些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太容易迷上别人了。要是期望在别人身上找到一个途径为自己所借鉴倒也无可厚非,就怕这种迷恋太盲目。”

  唐文忠:通俗的力量真大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影视中心主任唐文忠说,是在延安边吃烤肉边看《超级女声》的。他说,有这么多人花钱投票,可见老百姓已经压抑了很久的对民主参与的渴望,不过他觉得《超级女声》到最后像春节晚会,怎么突然冒出一些老艺术家,就差倪萍出场向大家表示慰问了。

  唐文忠认为《超级女声》有很多负面影响,“对孩子影响很大,可能也是阶段性的。孩子对学习看得一点都不重要了,这样在我们那个时代是相当可怕的。有女孩不顾一切,只要能够成名,惹大家关注,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干了。粉丝看《超级女声》时,选手比爷爷奶奶还亲。我们给学生上课时,一些学生认为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知道他。温存端庄、谦谦君子大家已经不热衷了。现在孩子都想出名挣钱,不需要经过太长太多的努力。与主流文化的差异太大了。《超级女声》又给了她们这样一个平台,通俗的力量真的很大。但这是不好的现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