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教育问题
一现行教育体制难以照顾到藏族农牧区: 由于藏区幅员广大及贫困等因素,农牧区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多、超学龄儿童多且无法进入现代教育体制。
二传统与现代教育脱结: 在藏区,农牧民子女没有机会完整有系统地学习藏族传统文化,而寺院僧人无法接触现代应用科学及其它语言。
三藏文教育断层: 由于学习藏文对就业没有帮助,甚至会使汉文学习落后,影响升学及就业,造成许多藏族年轻人学习藏文的意愿低落。例: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约25万人) 80% 的人都不会藏语。
校长
一、事业
1994~05 为了解决藏区教育问题,1994年吉美坚赞校长投入个人仅有的3千人民币、借款5万人民币、贷款8万人民币,创办青海第一所私立学校–吉美坚赞福利学校。
1992~94 任教于果洛州藏文中学,并开始筹办学校。
1990~92 返回母寺拉加寺教学并举办二期藏语培训班。
二、学业
1989~90 考入北京中国高级佛学院
1986~89 考入青海佛教学院
1985~86 返回母寺 - 青海果洛拉加寺(Rabgya Monastery)
1982~83 青海塔尔寺出家为僧,拉布楞寺进修3年
1979~82 青海民族学院
1976~79 青海省果洛州民族师范学校
学生
一人数
学年 |
学生 |
老师 |
学年 |
学生 |
老师 |
1994/95 |
76 |
3 |
1999/00 |
236 |
12 |
1995/96 |
93 |
7 |
2000/01 |
286 |
13 |
1996/97 |
125 |
9 |
2001/02 |
314 |
15 |
1997/98 |
168 |
9 |
2003/04 |
468 |
16 |
1998/99 |
213 |
12 |
2004/05 |
430 |
16 |
|
|
|
2005/06 |
478 |
17 |
二福利学校:学生中,孤儿、贫困户占60%。教育及食宿全部免费。(非孤儿及非贫困户需自理学生衣服等日常用品费用)。
三来自各藏区:由于教学质量高,各地藏族人家均希望将孩子送来。生源来自青海省内的黄南、海南、果洛、海西、海北、化隆、平安、互助、乐都、湟中以及四川、甘肃、西藏、拉萨等9个藏族自治州,2个地区,36个县。
四僧俗平等教育:1/3+为僧人。2005年478位学生中180位为僧人。
五不分年龄:为解决藏区超龄学生无校可读的问题,按能力分级,而不按年龄分级,学生年龄由7岁至42岁。由于成人学习意愿强,而儿童记忆力强,反而促进互相学习。在298位非僧人学员中,约70位为适龄儿童,其余为超龄学生。
学制
一六年住校制: 4年小学 + 2年初中。全部住校免费就读(一部份借用周边及寺院房屋。)
二七个教学班: 每年级一班以及一个藏医专业班。
三课程内容:科技40%、传统文化30%、语言15%、政治10%、历史5%
1传统文化:因明学、语法修辞、藏学概论、天文历算、声明、藏医
2语言:汉语、英语
3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民族政策、爱国主义
4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5特色:将藏传佛教的辩经方法等优秀传统方式引进现代科目的教学中,各门课程讲授计划均将辩论列入,学生每日二次针对当天所学进行答辩,锻炼了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成果
一学生读完小学+初中共6年后,即有能力参加大学联考: 2000年时,校长请求教育单位让学生参加大学考试。起初政府不同意,因为福利学校是个4年小学 + 2年初中,总共才6年的小学/初中结合学校。但经过一番讨论后,政府同意让2001年的第一届毕业生试试看。
二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大学联考者全数上榜: 第一届22人中,19名为僧人,90%毕业后回自己寺院,最后有5人参加大学考试,结果全数考上大学 (包括2位僧人)。
三创校10年来均有极高的升学率: 至2005年共毕业201位学生。其中89位为僧人,返回自己寺院教授英文与科学;11位留校任教任职;18位至各地寄宿学校和牧读学校任教;22位准备参加大学联考;4人自行创业、其余57位均考入大专学院,包括西北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西藏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升学率极高! (附件一)
四学生发表近2000篇诗歌与文章均被期刊刊登,并发行了38本学生的书: 所有的藏文期刊均注销过至少一篇学生的诗歌或文章。包括西宁、拉萨、甘肃、四川等地著名的期刊、学术论文等。同时,学校独立出版了38本书学生文章的书。
五成功的道德教育: 近年来许多家庭均将家中的问题小孩送至学校,在老师们的用心带领下,问题学生在短期间内均被感化成为优良的学生。
六政府决定推广: 由于教育成功,青海省海南州教育部门决定2005年起在50多所学校各试办一个班。
七汉语相当于当地公立学校六年教育的程度: 虽然以藏文教学,但学员汉语程度相当于当地公立学校六年教育的汉文程度。
毕业生升学纪录
自办学十年来,已毕业生达201名学生。其中:11名留校任教或任职;2名考入西藏大学;4名考入西北民族大学;1名考入青海民族大学;6名考入西藏社科学院英语班;2名考入青海师范大学;2名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3名考入果洛州卫生学校;15名考入海南州卫生学校;6名考入青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8名考入四川格某寺五明学院;5名考入拉萨市岗旋语言学校; 3名报送到甘南州技术学校,18名在各地寄宿学校和牧读学校任教,迎接参加高考的有22名,有89名僧人回到自己的寺院继续深造;4名自行创业;毕业论文已出版了3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