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母亲水窖 > 正文
水,改了西部容颜--母亲水窖甘肃行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2:01 《中国妇女报社》

  生活在继续,水窖的故事也在继续。时隔一年,第二次随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陇上行,看到了艰难,也看到了变化。就像今天飞扬着的生活,“母亲水窖”项目也呈现出新的容颜。

  西部还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在焦渴着。

  有水的女儿好梳妆。

  没有水窖的百姓走十里山路,排队取水。

  3岁的翠萍也爱美,让妈妈把脸洗干净。

  有水的日子细致了

  8月7日,兰州下起了蒙蒙细雨。驱车东行一小时,我们到达了兰州的"东大门"榆中县。在定远乡董家村方家楞干社,一进村口就看到了一个硕大的集雨场,去年的这个地方还是一个垃圾坑,这个深2米多、集雨场面450平方米、蓄水200个立方的集雨窖建成后,成了社里的标志物和人们的定心丸,无论大事小事社里人都会聚集在这里,不仅因为它是社里惟一一块平整的地方,还因为这里聚着他们的宝贝水源。而开闸放水的日子更是全社人的节日,看着哗哗的流水淌进地里,人们从心里喜欢。

  60岁的冯英华大妈,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到她家看看。一进门,哎呀!一个多么干净利落紧凑的小院落:4棵

苹果树上已结了青的、红的果子,月季、牡丹、小辣椒依次种在院子的花池里,屋顶、院落的集雨面达120个平方,房檐的集雨道出口,雕着虎头,既实用又好看。榆中县是国务院"三西"建设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该村人均年收入六七百元,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细微处点点滴滴地溢出来。

  现在,方家楞干社217户人家,户户都有一口20立方米的母亲水窖。这种整村推进的原则,也正符合了国家扶贫开发的整体思路。冯大妈说,以前每天要走10几里山路去驮水,她和儿媳妇一去就是半天。现在好了,水窖修在自家门前,再不用驮水了,儿子、媳妇可以腾出手来去城里打工。现在社里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样可以让家里有点零花钱。县里给每家的水窖配上水泵,大妈的老伴李大爷热情地拿出皮管子给记者演示从窖里压水。水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节,向右转,水就哗哗地流向他的1亩半洋芋地,向左转就流进他家的院里。大爷和大妈跑前跑后地忙着,欣喜溢于言表,有了水窖的老人,就像是得到了糖果的孩子。

  在肖玉兰大妈的院里,记者甚至还看见了一台老式的单桶洗衣机,那是她在兰州打工的儿子花30元买来的。肖大妈的院子里也种着金桔、蟹爪莲等花草,红艳艳的指甲花开着,透着喜气。

  她家水窖的入口处用一个红色的塑料瓶盖盖着,拧开一看,是一个王致和腐乳的瓶子去掉瓶底嵌在口上,可以把杂草滤在外面,干净卫生了许多。

  就是这么一眼小小的水窖,虽然它的定位是"拾遗补缺",但它却给西部缺水的百姓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有了水的日子开始过得细致,有滋有味。而好日子的开头,不正是从细致开始的吗?

  有水的田地变"宽"了

  如果说这种生活上的帮助是建”母亲水窖”项目的初衷的话,那么在永靖县杨塔乡我们看到了这种帮助在更深意义上的延伸。

  在徐湾村山庄社村头,29岁的吴显学正在他家近40平方米的暖棚圈舍里给一头猪和4只羊上料,今年4月份建起的这个暖棚已经是他家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一个起点。他打算再买3只小尾寒羊,以他家的实力,500-600元一只的小尾寒羊他也只买得起3只,但是他说不怕,小尾寒羊个大、繁殖快、价钱高,只要好好养,有了致富的路子,不愁。

  有了水,解决了温饱,他们已经开始思量起养畜业了。虽然离发家致富还有遥远的路程,但让日子过得更好些似乎并不是奢望了。

  乡党委书记周小明告诉记者,全乡现在有450眼”母亲水窖”,水泥集雨场15300平方米,解决了2000多人的吃水用水问题。7个村中已经有4个村修了暖棚圈舍130座,400头猪、1300只羊已进棚。一个棚的造价是1600元,县、乡配800元材料,群众自筹800元,当时建棚时,7个村的支书都来和他"吵",都想先建棚。他说在他任职期间,他要建1000个暖棚。

  走在坡地上,只见一片片的胡麻已黄澄澄的,优质牧草苜蓿也已经长起来,每亩地里套种的110株花椒绿生生的,全乡这样的经济作物达3300亩。

  站在坡头上往下看,一片片的鱼鳞坑已经挖好,可以蓄水种树了;修好的水平台上,10万株山杏、刺槐将为坡地固住根基,穿上绿衣;在山庄和赵山两个退耕还林点,规模已达500亩。

  同样,这种变化也发生在榆中县定远乡董家湾村。他们及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粮经比例由去年的4:6增加调整到现在的3:7,蔬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400亩,地膜粮种植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400亩,同时还增加了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部分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蔬菜,发展庭院经济,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以冯大妈家为例,她家4分地的地膜玉米由于点了水,已是果实累累,大妈说可收500斤玉米,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社里还打算在每户人家里建一个日光温室,发展奶牛养殖及反季节蔬菜种植,不仅让人们有零花钱,还要让这块脆弱的土地巩固住脱贫成果,因为连续两年的干旱就有可能使他们再返贫。

  有了水的田地似乎变得宽了,变得厚实了。的确,有了水,人们的心气高了,生产也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变大了。

  “送水就是给我们送福”

  认识“母亲水窖”缘于两年前的那个记录片:

  在樟县崎岖的山路上,驮水的队伍沉重而缓慢地走着,它像一块石头压在人的心里;

  上学的娃娃没水洗脸,妈妈只能含一口水喷在他们的小脸蛋上;

  连续三年考上大学的孩子没钱成行,四五十岁的西北汉子内疚地捂着脸哽咽失声;

  小姑娘和妈妈第一次到县城洗澡,看着龙头的水喷射而出吓得哇哇大哭,说"这样糟蹋水,老天爷该不给咱下雨了";

  80岁的老大娘,只有在她出嫁时洗一次澡,而第二次洗澡则是她出殡的那一天……

  就是有这样一些人,她们缺着水、盼着水。这次去永靖县松树湾村,看见74岁的杨平喜大娘提着一个小桶坐在坡上,小桶大约装六七斤水,是她一天要用的,她年龄大了,也只提得起这么多。村里没有修水窖,为了这一桶水,她从早晨一直排到中午。我们给了她一瓶矿泉水,她小心地抿了一小口,浑浊的老泪顺着皱纹流下来:"这水真好喝,清绿绿的,你们给我送福来了啊。\

  67岁的张菊月女大娘,没有直接对着瓶口喝,而是把水小心地倒在手心,吸到嘴里,她说:"这水清的、俊的,这瓶子值钱呀,你们还拿上。"

  就是这么朴实的大娘,她们也许从来没有见过金子,但这清的、俊的水,在她们心中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兰州市妇联王丽丽副主席讲了这样一件事。市妇联的一位同志到街上修鞋,和摊主说要下乡去,请他快点修好。摊主问到哪里,她说去榆中县修”母亲水窖”。摊主一听,说:"榆中是我的老家,你们给我们修水窖,我不要你的钱,这鞋白修。我们欢迎水窖啊!"

  就在我们离开方家楞干社的那天中午,天下起了雨,山路泥泞。透过车窗,我们突然发现很多人拿着铁锹在铲土垫路,为了不让车打滑,他们跟着车一路跑一路垫,雨顺着头往下淌……

  对于爱心来说,真诚就是最好的请柬。(尹艳红/文 何俊昌/摄)

  后记:

  母亲水窖项目实施近两年了,到2001年底,已完成集雨水窖54050眼,小型供水工程731处,遍布以西部为主的15个省区市的159个县,受益人口达38.47万人,工程优良率达98%。老百姓说:"水窖是妇联送给我们的一个儿子。"

  笔者前后随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两次去甘肃采访,有人问过我:你都去过了怎么还去?我觉得除了那里秀美的山川吸引我,那里淳朴、善良但却贫困缺水的老乡更让我难忘,每去一次都有一次心灵的震撼。

  在我们离开永靖县那天,两个多月没有下雨的杨塔乡下起了细雨,雨点打在地上,打在车窗上,远山近土笼罩在一片水雾中,刹时变得生动多姿起来。尽管我们下山的路面已有塌方,但车内还是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我相信这是一种由衷的欢呼,因为在永靖的两天,我们就已尝到了没水的滋味,踩过了一脚下去就盖过脚面的干土,我们在内心深处已经有一根导线,一头连着干涸,另一头连着甘露,连着大娘她们盼望的清的、俊的生活。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那年我从这里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不懂得这种爱恋,因为你没有去那里好好看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