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时尚新闻 > 正文
女子教育再度风靡上海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4:06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黎音亮 本报记者 周凯)

  冬天的上海清晨,有点清冷,而上海市民胡女士却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出门上班了,她手上戴着一副红色的毛线手套,“这是我女儿给我织的‘温暖牌’,现在还有几个女孩子会打毛线啊”。胡女士的女儿在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就读,她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给妈妈“打”了一副毛线手套,她的很多同学也都给自己的家人用毛线织了礼物。“家里就
一个宝贝女儿,当然希望她将来有个好出路,嫁个好人家,在女校读书能减少很多干扰,淑女肯定是受欢迎的。”胡女士说。

  近日爆出某女子中学教授家政课和女红课受到非议和质疑———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此事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现代女子教育内涵和目的的思考。

  强调温柔气质与灵巧手工 女子教育重受青睐

  上海是我国最早萌生现代女子教育观的地方,女子学校曾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后,一度取消了专门的女校,但近一段时间,开办女子学校,设立女子学院,又蔚然成风。

  2000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后,上海妇联和上海师大创办了上海市第一所专为女子开设的高等院校———女子文化学院,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女性人才。

  2005年,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增设了包括插花茶道(女红课)、烹调及营养保健常识、家庭装饰与布置常识、女性形象设计与气质训练等课程,供女生选修。形象设计课上,女孩子们穿上自己最喜爱的服装,搭配适宜的妆容,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诠释对美的理解;家政课上,女孩子们用灵巧的手编织毛茸茸的手套,在重阳节送给孤老;插花茶道课上,女孩子们沐浴着室外灿烂的阳光,跟随着老师领悟传统的魅力。

  接受女性教育的目的:能避免早恋?能钓上金龟婿?

  但强烈的性别特色和人为的性别区分给女校、女院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也吸引了更多好奇的目光去探究“女儿国”的奥秘。

  上海师大附中张正之校长曾担任过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校长,他表示,现代女校在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上与普通男女混中没有太大区别,但教育的着眼点和方式方法可以发挥女性的优势。“比如充分发挥了女性的语言优势,强化外语教育”。

  张正之认为,在女校的女孩子更加自立自主,个性特长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女中的发展也是顺应了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日益提升的形势。不过他表示:“女中和高等女子院校也不一样,女中是基础教育,而女子学院偏重就业培养,择业时增加

竞争力。女中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与社会发展、教育体制、高考制度等等都有关系。”

  同济大学开设的女子教育课程也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岳昌智院长也认为,这些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女性意识,会协助他们扮演好未来的母亲和妻子的角色,迎合了学生的兴趣。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1级的王欣高中时就读于市三女中,她觉得在女中的学习生活有利有弊,“一方面锻炼了女生独立自主,独当一面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毕竟社会是由两性组成,作为小社会的学校里两极缺一,总会有不平衡。”她告诉记者,在女中里,性别意识也淡化了,“因为没有区分,反正男的干的女的干的都得自己来,比如学农军训什么的,在比如艺术节的演出反串什么的”。而谈到女校教育对自己的意义,王欣则表示,使自己思维面更广,思维方式更变通,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相对强,还有就是“气质好”。

  因此,女子教育在上海受到不少家长追捧,邵轶敏的妈妈就告诉记者:“你看过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吗?市三女中的前身圣玛利亚女中和中西女中,代表着身份和阶层,是为上等人家培养太太的。我要让女儿在这里接受贵族气息的熏陶。”更多把女儿送进女中的家长,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在只有女孩子的单纯环境下安心学习,不必过早陷入男女问题的困扰。

  专家:女生在非常态下成长,心理发展会不一样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女子教育存在不足之处。

  张正之认为,完全由女生构成的学校,处于男女生隔绝的环境,在非常态下成长,这些女生心理的发展会不一样,进入大学后对男性的看法也会不一样。并且女性在逻辑演绎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在男女混中可以得到男生的帮助,进行两种思想的碰撞,提高自己的理科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不选择女校的家长也有他们的道理,“学习环境中有男孩子也很好嘛,可以各取所长、互帮互助,不是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荷尔蒙也是生产力,在男生面前女孩子可以变得更美丽,对学习、社交和其他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针对一些家长把女儿送进女中,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不必过早陷入男女问题的困扰,周家骥教授说:“呆头呆脑的唐僧在女儿国里竟成了人见人爱的金龟婿,学校里没有男生就可以杜绝早恋?我看未必。弄不好与异性的隔绝,造成异性更大的神秘感和诱惑力,引起对异性更强烈的向往。”

  女子学院学家政礼仪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女子文化学院,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根据女性的特质进行了调整。女院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本科的学位基础课,但和一般的中文系不同,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提倡在感悟中汲取知识,增加女性作家和女性角色的介绍,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眼光打量作品。针对女性逻辑抽象能力方面的欠缺,学院还增设了语言叙事逻辑,培养学生以缜密的思维从事文学写作。

  女院也很重视性别意识和妇女理论教育,女性学、家庭伦理等课程告诉女孩子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大的社会竞争力。

  但针对女院的这些特色课程,该校教育科学研究学院专门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周家骥教授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特色课程同样可以对其他专业开放,似乎没有必要为加设这些课程专门开设女子学院,更像是注重于职业培训。”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的家长也持同样观点,“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我女儿的偶像是谢希德。女儿应该接受综合性的全方位教育,不必将过多精力放在家政礼仪的学习上。”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叶斌也倾向于男女混校。他认为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混校与女校数量的比例足可以说明问题。他建议女校应设置交往课程,并增加交往训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