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传记作品和科学史论文,把爱因斯坦描写成一位只有闪光形象的单面人。但近年中,随着史学理论的更新及更多材料的公布,爱因斯坦丰富多彩的人生越来越多地被展示出来。中文版《爱因斯坦全集》披露了爱因斯坦与Elsa的婚外恋情。
爱因斯坦1903年登记结婚,妻子Mileva祖籍匈牙利。起初,家庭还是和睦的。爱因斯坦1903年在致老朋友贝索的信中说:“现在我已是个有妇之夫了,与妻子一起过愉快而舒
适的生活。她把一切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做饭烧菜也是把好手,而且总是十分快活。”可是,若干年后,在爱因斯坦眼中,妻子成了“十字架”,他开始喜欢上Elsa了。
Elsa是一位离了婚的女子,喜爱表演诗歌朗诵,算是爱氏的堂姐(一说表妹),与两个女儿一起住在柏林。她和爱因斯坦两人童年时就相识,但恋情始于1912年。
爱因斯坦与Elsa的信件透露了许多珍贵的信息:爱氏向Elsa透露自己仿佛戴着镣铐,身受双重痛苦。“如果允许我在您身旁散步,即使只有几次,我也会感到幸福,或者只要我能靠近您,我也会感到欢乐。我很痛苦,因为不允许我真正的爱,爱一个女人而我对她只能看看。”
科学与恋情,两者是什么关系?爱氏称之为“重锤”与“小提琴”的关系:“现在我还必须写一篇争论性的文章,因为我绝大多数杰出的同行们拒绝接受我的观点。所以我就没有足够的那份平静心态来和你闲聊了,就像拿重锤的人干活之后,不能马上演奏小提琴一样。但这并没有削弱我盼望与我亲爱的Elsa在一起的急切心情。在你的陪伴之下,我可以卸下重负,与你叙谈,与你一起漫步在柏林近郊的那一片亲切的老林之中。”
爱氏1914年的一封信还透露,他为了去会情人,瞒过老婆不讲,竟然想不去开巴黎的数学哲学会议,“为了品味这一段美好时光,巴黎的大会我可能就不参加了。就可以和你尽情地散步。”“如果我不去巴黎,而从莱顿直接去柏林,你的恼怒就可以平息下来。所以我就准备那样办了。我将在4月1日前后到达柏林——感谢上帝——我将在那里单独过14天。”为什么说“单独”呢?因为爱氏的小儿子患了哮喘、中耳炎、流行感冒等,医生建议到南方住些日子,“这倒有其好的一面,因为这样Mileva必须陪孩子去,而我就可以单独在柏林过一段时间。”对于“医生吩咐我的那位必须陪孩子去洛迦诺进行康复疗养”一事,爱氏“感到无比快乐”。对于这些言行,现代人自然容易理解,但一般来说,人们不希望主人公是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