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若谁还把“小资”挂在嘴边的话,会有老土之嫌,大势是,现在人们都不小资了,大家都bobo了。
做一个bobo族,既懂得享受生活,却不铺张奢靡;既特立独行,又不标榜另类;他们事业有成,又不追名逐利,试图在生活品质和灵魂自由中寻求到最为超然飘逸的态度。
这是一群嬉皮与雅皮的结合体。
不管你听过与否,相信“bobo”一词对大多数人而言,大概都仅止于一个模糊约略的印象,在多数人的认识里,bobo族又是一个时兴某种妆扮风格的时尚族群罢了。
曾有一专栏作家很可爱地写道:“最in的人们说,继嬉皮、雅皮之后,现在又来了bobo族,据说意思是同时信奉或追求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系双重理想。”然后又解释说,前一个“好像是资产阶级的意思”,后一个“好像是个民族还是什么地方,印象中是披着块毯子什么的就去放羊啊流浪啊游牧去了,走哪儿算哪儿。”还算准确,但什么才是bobos呢?
名词解释
Bobo:译作波波或布波,即“布”,布尔乔亚(Bourgeois)+“波”,波西米亚(Bohemia)。这一新生词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戴维-布鲁克斯在其大作《天堂里的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中首度提出,是既赞成资本主义的布尔乔亚,又崇尚自由与解放的波西米亚,是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族。
当布尔乔亚遇上波西米亚
曾一度壁垒分明的布尔乔亚与波西米亚在21世纪却走到了一起。60年代,我们有富于波西米亚精神的嬉皮士一族,他们蔑视金权、率情任性,他们的职业不是艺术家就是知识分子;80年代,我们则看到捍卫制度、积极进取,在各大公司上班的雅皮新贵,是布尔乔亚传统的反朴。终于,在信息普及、科技发达的21世纪初期,知识已晋升为有价资产,创意也走向商品化。这两个个性鲜明的族群,产生了交集,竟融合成一股社会新势力。这就是bobo族,是知识经济下的新族群。
Bobo族的字典
一方面,他们是布尔乔亚,代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他们要做到:节俭、诚实、秩序、准时、节制、谨慎、勤勉、毅力、自制、贞洁、镇静和谦虚。
一方面,他们还是波西米亚,注重享受和生活品质,却非物质主义者,他们不招摇,也不盲目消费,他们鄙视过去旧的商品价值标准如:体面、奢华、华丽、尊荣、雄伟等,而崇尚简朴、手工、机能、自然特质等。
Bobo族的衣食住行
衣:衣着方面,bobo族时下正被时尚界炒得热翻天,不论是纽约、巴黎,还是东京、伦敦,满目皆是bobo族的最爱:
首先,曾被视为没品味的人造纤维再度回到衣着的主流。因为bobo族更热爱强调机能性的新世代人造纤维,当然,他们在千百种字尾有tex的纤维中选择goretex或Abletex之前,也必先搞清楚其功能、特性,甚至制造加工过程,以满足其对专业知识的渴求。
其次,延续其嬉皮士前辈们的衣着妆扮,伴着波西米亚狂想曲,以纤瘦的身躯罩着宽大的古摩洛哥或土耳其式外套;绿松石、珍珠贝、蓝色黄玉、帕米尔或中国青藏高原色彩炽烈的首饰燃烧着流浪者的欲望;松垮垮的薄棉外套,绣上花朵、蝴蝶,散发出草根的清香……
bobo们的身体又有了新的味道,他们偏爱自然清新又带神秘元素的香氛,新鲜草药的味道、潮湿苔藓的味道,都能触动体内最纤弱的细胞。
食住:饮食方面,bobo族喜欢手工面包,自然。选择有机食品,对粗糙、原始质感食物的热爱远胜过精致的加工食品。他们家中随处可见拙朴的手工艺品、仿古家具,处处都反映重视旧传统的精神价值。
行:跑步、锻炼身体取代了吸烟,Espresso咖啡代替烈酒,多用途的运动旅行车取代“最新流行款式”轿车。热衷看来充满苦难的假期旅游,例如穿越冰河、沙漠徒步或到蚊虫肆虐的热带雨林,因为他们可以藉此提升心灵和知识。闲暇时,还要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或讨论有关环境恶化、厄尔尼诺的现象,他们生平最痛恨的一件事是:谁往河里扔了一支烟头?!
总之,bobo品味包含着流行广谱的多样面貌,从最时髦、热门的品牌、商品,到最热门的话题、活动,以至最新的科技、商业趋势都是他们的兴趣。就像《天堂里的bobo族》所描绘的那样:即使在最原始的森林腹地里呆着,他们仍能生活得舒适、讲究品味、专业、形象式、高科技地消费着丛林假日--随身携带的小型卫星定位系统、旅行也离不开的手提电脑,在放逐的同时连通着文明世界;用来流浪的豪华四轮驱动旅行车里装着应有尽有的一切:时髦的衣饰、精致的咖啡研磨机,各种旅行的工具、名牌帐篷、电子眼…
具有双重个性。Bobos(波波族)正如美国人戴维-布鲁克斯在他书中描绘的那样:一方面是社会精英,享受富裕成功,另一方面又渴望心灵自由,追求不羁与流浪;一方面深入蚊虫肆虐的热带密林做艰难的旅行,一方面又享受卫星定位系统、名牌帐篷、Expresso咖啡等现代文明的产物。
图/李岳红
责任编辑:Mo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