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欧莱雅校园企划大赛”已经圆满落幕,而有关企划大赛的种种讨论还在继续,话题主要围绕以下两点:企划大赛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什么?当今企业用什么方式发现人才?10月30日,参加企划大赛中的三支队伍,又一次坐到一起,共同寻找答案。
输家、赢家;学院派、实战派
有六支队伍进入校园企划大赛总决赛,这六支队伍的二十四名队员通过初复赛,从几百名参赛的大学生当中脱颖而出,可以说都很有能力、很优秀,但冠军队伍只有一个,总会有输家和赢家之分。冠军队伍和输掉比赛的队伍总结出一个共同的认知:实战派战胜了学院派。
交通大学B队是本次比赛最大的赢家,既是冠军,又获得了“最佳创意奖”。这支队伍的作风接近于实战派。他们的指导老师,交通大学市场营销教授黄沛对于他们的评价是:胜在社会实践,销售跟着市场的感觉走,更接近于实战派。他们进行了更多的实践,去了解市场,感觉时尚。队员之一吴黎炜有过国外学习经历,通过观察时尚橱窗展示和对时尚的敏感,给她所在的队伍提供了不少资料,因此对目标消费者心理的把握更加准确。
复旦A队对于他们和冠军失之交臂感到很遗憾。复旦这支队伍的操作更接近于市场营销的“规范操作”,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创意的出发点都非常中规中矩,比较细致到位,可以说是学院派的代表,但输在创意不够大胆。黄沛说,如果让公司选人,可能会选择复旦队伍代表的这种类型,因为他们的操作更接近于市场营销的本意。
比赛结束了,这帮未出校门的学生得到的不只是几个奖杯。
而曾在输掉比赛后哭鼻子的复旦A队的臧珞琦,在重新收拾好心情之后,非常客观地说,比赛没有真正的输家,虽然自己的队伍没有成为冠军,但自己在比赛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和锻炼了能力。吴黎炜总结了他们赢的关键:表达自己很重要、突出重点很重要、团队合作很重要。复旦A队的贾小晶认为,通过比赛感受输掉比赛的心理落差、学院派和实战派之间的落差。他还说,平生第一次花这么多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却没取得最后的成功,看来要上升到实践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复旦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孙一民则认为,校园企划大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个考验。
发现人才,从校园开始
贾小晶是复旦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唯一一位进入总决赛的队员,对此他诚惶诚恐,担心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丢脸,他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和运作规范,同样,这也会成为劣势,容易被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但面对今年找工作的现实,贾小晶庆幸自己在比赛中锻炼了能力,给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这些可能是其他市场人员无法经历的“财富”。
贾小晶的庆幸不无道理,很多市场营销人才都是在进入企业后才真正接触市场,置身校园经营学业的大学生们,很少能体验到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技能演练。“校园企划大赛”通过提供一个模拟实战的平台,重在发现和培养市场营销人才,而这个“人才”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创意”,即创新精神。对此,欧莱雅(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戴青小姐深有感触,她说,很多市场营销人员工作久了,不免落入俗套,没有了好的创意。而每年一次的“校园企划大赛”里,大学生们的的表现给资深的市场人员充了电,因为没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敢想敢做,极富创意精神。
这次比赛由欧莱雅公司作为唯一的主办方和评委,评判标准自然也来自企业,而戴青小姐不赞同“欧莱雅喜欢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提法,认为欧莱雅一直在追求“时尚喜欢什么”、“客户喜欢什么”,只要是对时尚有很好的感受力和商业能力的青年人,欧莱雅都会接纳。由此,联系到欧莱雅总裁对欧莱雅人才的一个简单比喻:诗人和农民,这都是欧莱雅需要的人才。
文/姜继玲
责任编辑:Mo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