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中国女科学家再次荣获“女性诺贝尔奖” > 正文
叶玉如:获奖后我感受到一种局促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9:41 新闻晚报

  叶玉如,2004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获得者之一。该奖项素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侧重于对科学家整个学术生涯的评价。叶玉如进行的是神经生物学研究,她的目标是使人类最终治愈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成为可能。得奖的那一刻,叶玉如激动不已,在家人的怀里流下了眼泪。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位进行严肃科学研究的女性,在那一刻复杂的心情。在经过大大小小的颁奖和采访后,叶玉如感受到得奖所带来的局促的生活,没有时间进行科研令她很难受,她说:“理想的生活状态就和原来一样。”

  纯真的眼神

  48岁的叶玉如,有一名18岁就读大学生物学系一年级的儿子,和一名17岁就读高中的女儿,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科研的热忱。

  在出席2004年4月9日中科院的颁奖仪式时,叶玉如穿着一件红色的上装,黑色及膝的短裙。多数的时候,她会颔首微笑着和你说话,微笑着和你争论问题,同时也微笑着拒绝记者的采访。她的眼神清澈,一如婴孩般的纯真。她对科研的追求单一而执着,科研道路上的她没有考虑过诱惑和放弃。“我只是喜欢自己的工作。我没有考虑过钱对我的诱惑,因为我觉得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对科研的热忱和决心,对团体合作的信任造就了叶玉如的科学成绩。叶玉如从事着“最复杂,最有激情”的研究,20多年来叶玉如一直都在研究脑的功能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疾病。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并阐明这些蛋白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这些成果有助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如何参与在神经细胞的分化及维持过程中,揭示其应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疾患,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等的可能性。“我的热忱在科研,所以我一直坚持。读书时,因做实验经常工作至凌晨3、4时亦不计较。热忱比兴趣更深刻,有了热忱,才会有意愿去克服、解决困难。我想科学家有时会遇到困难,实验不是个个都成功,我们要有毅力,解决困难,再继续做下去。”

  素面朝天的从容

  叶玉如平时从不化妆,也很少逛商店,因为她觉得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上次欧莱雅公司来拍片子是我第二次化妆,第一次是结婚时。我喜欢戴耳环,每天都会选一款来配衣服。”素面朝天,反映出的是她的从容。“在科学领域里,去开会,跟别的科学家讨论,我很少强调我的女性身份。我不想因为女性的身份被过于宽容。女性科学家和男性没大分别,只因科研成就在乎的并非性别,而是态度。”对性别的漠视,是为了更尊重女性的身份。“喜欢科学是因为我的那位中学的生物课老师。她讲课非常清楚,要求我们课堂上解剖蟑螂。我当时觉得很有趣,一点也不害怕。我一直记得她那时候对我说的话,科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过程,而其核心就是要有好奇心。”

  科学,有的时候需要和性别无关。

  成绩和家人相关

  3月11日,在“女性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现场,叶玉如的父母、丈夫、女儿、学生一起见证了这一时刻。颁奖仪式上,“从未因工作流过泪”的叶玉如教授情绪激动语言哽咽。“我之所以会在颁奖仪式上哭泣,并不是因为我的工作少有认同。而是想起了我的家人,他们一直都支持着我。尤其是我的大姐,她为了供我读书,放弃了念大学的机会。但前两年,她因为癌症过世了。如果大姐能看到我获奖的话一定很开心。但她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这个出生在有着六个孩子清贫之家的小女孩,依靠勤奋和天资,拿着奖学金一路从教会学校读到哈佛博士。她最感谢家人对她的支持,“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根本拿不到这个奖项。我家中共有六个孩子,而我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就是我的姐姐。如果六个孩子都上学,经济负担是很重的。结果我的大姐在高中毕业后就决定当老师,其他两个姐姐也是这么做的。正是由于她们作出的牺牲,我才能继续念完本科和硕士课程。”叶玉如中学毕业往美国求学,早在当地生活的二姐亦对她照料有加。在她获颁为杰出女科学家时,已定居纽约的二姐专程由美国飞往巴黎,全程紧张地拿着照相机拍照,对妹妹的疼惜可见一斑。“我们5姐妹都在嘉诺撒圣玛利书院读书。对我来说,那13年的日子对我有着特殊意义,那时,我们5姐妹手拉手一起上学。”

  女性的放弃多数是因为家庭

  叶玉如说,她的幸运还在于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能够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他(丈夫)不是一个科学家,但他却可以如此支持我在这方面的发展,他是很了解我在这方面的兴趣的。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女性在科研的道路上真的太需要家庭的支持了。一个女人有很多角色,是先生的太太,是孩子的妈妈,是学生的老师、研究团队的带领者。在这样多重的角色下,女性很困难。所以很多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中,男女学生数量是差不多的。但是,很多女性在读完硕士、甚至博士以后,都放弃了从事科研工作,可能是因为时间平衡比较难,真希望她们能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研究。”叶玉如的体会是,根据工作和家庭的需要,“把两边的时间平衡好”。“平衡的确很难,我会每天早晨与孩子一起吃早饭、送他们上学,然后自己去上班,一般在七点半左右就可以到达办公室。晚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回家吃晚饭,没干完的事情可以在家里接着干。如果有空的话,会跟先生和孩子们聊天,也会一起看电视。每个工作的女性都曾遇到同样的困难,比如说孩子有表演,你都想参与,但工作方面又不允许,这个时候与孩子们的沟通非常重要。所以我会在家庭中尽量付出,让孩子和丈夫明白我是为家庭尽心的。取得孩子和丈夫的理解很重要,因为只有他们的理解才能使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不喜欢这样的状态

  自从得奖以后,叶玉如一直为大大小小科研以外的事情纠缠着。今天这里的颁奖会,明天那里的记者招待会。她说,她实在不太喜欢获奖后的状态。因为忙碌,她没有时间来进行科研,这令她很难受。所以,她希望可以回复到得奖前的生活状况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就和原来一样,得奖不会改变我的生活。我觉得专心工作就有成果,接受传媒访问,只是希望可以启发年轻人投身科研。”叶玉如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叶玉如已经在美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工作了八九年,但在接到香港科技大学的邀请后,毅然放弃了美国大公司给予的优厚待遇。“当时,香港科技大学刚刚筹建,是新大学,给我很多机会,而我也希望能够影响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科学这一事业,希望对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有帮助,所以回香港了。我希望能为训练下一代的科学家作出一些贡献。我非常认同一个支持女性投身于科学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必需努力创造一个有助于教育和科学的环境,以带来更多提高科学发展所必须的人文资本。”叶玉如在科大执了十一年教鞭,培养了三十个研究生。“看着一个研究生渐渐成熟起来。从他们第一天进实验室,对许多东西还很陌生,到最后成熟,这是我最高的满足。”

  对科学的责任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必然有一股推动力,促使每位科学家在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叶玉如也不例外。“我母亲知道我研究的是神经科学领域,她也知道我对医药研制有着浓厚的兴趣。几年前,她的一个姐姐因患老年痴呆症而去世,这对我们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这位姨妈无法认出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母亲深受打击,她问我,还有多久能研制出治愈这些病人的药?进行这样的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成功。”对科学的责任感更是叶玉如坚持科研的理由。她说,为生命质量的提高做一分努力,是所有生命科学家都梦寐以求的。“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受到神经性疾病的影响。很多脑神经的疾病没有药物治疗,65岁以下的人士,有7%会患上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口老化,预计2050年将有五千万人将患上老年痴呆症,我希望努力做研究,将来可找到有效的药物医治这种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很好的药物解决脑神经疾病,社会保障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走在时间的前面”。

  同时,她也将这种责任传递给了她的学生。“我一向鼓励学生对科研要有热忱,我希望他们察觉到,做科研的选择是要发自内心的,得到成功也是基于自己的努力。不要把它当是工作。”

  叶玉如简历

  美国波士顿Simmons学院化学及生物学双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在香港科大任教及从事研究,现任科大理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系主任及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曾获主要奖项:2001年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2月获内地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4年3月成为首位香港女性获“2004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东方女性周刊记者 朱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